①欧盟各国气候部长就2040年气候目标达成一致,同意在1990年基础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90%,但引入灵活条款,允许部分以更宽松方式实现;②协议允许成员国通过购买国际碳信用额度来抵消最多5%的减排任务,未来还可能考虑进一步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以满足额外5%的减排目标。
据央视新闻报道,经过长时间谈判后,欧盟各国气候部长当地时间周三终于就2040年气候目标达成一致,但在最后时刻显著削弱了原定目标。在COP30气候峰会召开前夕,欧盟各方急于敲定这项协议。
经过激烈磋商后,欧盟成员国部长公开表决通过了一项妥协方案:到2040年,在1990年基础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90%。但这一目标引入了灵活条款,允许部分以更宽松方式实现。
根据协议,成员国可通过购买国际碳信用额度来抵消最多5%的减排任务。换言之,欧洲本土产业仅需实现约85%的实际减排,其余部分可通过支付其他国家减排项目来弥补。
此外,欧盟还同意未来考虑进一步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以满足额外5%的减排目标,这意味着2040年的国内实际减排率可能进一步降至80%。
会议同时确定了2035年阶段性目标,即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66.25%至72.5%。联合国此前要求各国在本周四COP30峰会开幕前提交各自的2035年气候计划。
丹麦气候部长Lars Aagaard表示:“制定气候目标不仅是选个数字,而是一个对整个欧洲大陆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决策。因此,我们也要努力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方式能兼顾竞争力、社会平衡与安全。”
为争取持反对态度的国家支持,欧盟还同意放缓其他敏感的气候政策进程,包括将新一轮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启动时间推迟一年至2028年。
尽管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少数国家仍反对该目标,理由是其将削弱工业竞争力,但反对票不足以阻止协议通过。该决议获得至少15个成员国支持,超过所需门槛。
COP30谈判将成为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是否仍有意愿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考验,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反对气候议程的背景下。欧盟历来以在历届气候大会上引领全球减排行动为傲。
然而,本次目标缩水也反映出欧洲内部对其雄心勃勃气候议程的反弹情绪正在加剧,部分产业界与政府担忧,欧洲难以在气候、国防与产业优先事项之间兼顾成本。
欧盟委员会原先提议到2040年减排90%,其中最多3%可通过国际碳信用额度实现,以保持与2030年减排55%及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衔接。
欧盟独立气候科学顾问委员会表示,若90%的减排完全在欧盟境内实现,该目标仍符合气候科学要求;但他们反对购买海外碳信用额度,认为这将分散欧盟内部产业的减排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