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今年,金融机构展区尤为热闹。记者在首日探馆中看到,无论是深耕本土、持续创新的中资银行,还是深度参与全球贸易的外资金融机构,都在以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展示金融如何为全球经贸往来注入新活力。
金融科技赋能开放便利
在国家会展中心的展馆内,来自国有大行及股份行的展台颇具看点,聚焦数字人民币应用、支付便利化以及对外籍来华人士的服务升级,金融的“温度”和“智能”在现场被生动诠释。
交通银行连续八年深度参与进博会,本届以“金融+科技+场景”的融合理念全面展示高质量发展成果。记者看到,在汽车与智慧出行展区,交行展台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呈现金融科技成果;在文旅展区,交行打造“文旅大戏”品牌,展示金融助力文旅消费的多样场景。
作为唯一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大行,交行的展台体现出鲜明的国际化取向。在“境外银行机构与跨境金融服务展示区”,展陈覆盖全球网络、跨境金融支持与供应链金融方案,勾勒其全球化服务脉络。
中国银行的展区人气同样旺盛。在“人工智能体验区”,中行展示了AI客服与跨境撮合应用,动态匹配供需信息。
此次进博会,中行首次设置“跨境电商专区”,朗华集团、连连支付、蚂蚁国际、微信支付、日上免税商店等合作伙伴共同亮相,带来来华支付便利、消费“惠”民生等服务。在中行展台的微信支付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仅需输入卡号、有效期和安全码,两步即可完成绑卡,这种“无痛支付”体验让外籍人士无须额外手续即可使用本土银行卡消费。
此外,今年中行升级了“进博会数字化服务生态”,推出“进博主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现场和指定网点均可申领体验“碰一碰”即时支付。中行还支持36种币种兑换,33种外币现钞结汇覆盖全网点。记者在文创馆外的离境退税点前看到,英日韩多语种团队协助客商办理业务,凭护照和购物凭证即可通过现金、数币等多渠道实现“即买即退”。
在工行展台上,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兑换机格外亮眼。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首发的8周年纪念卡电子屏实时显示余额,参展人员完成APP注册即可申领。自第四届进博会起,工行便首创以受托布展方式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设立展台,帮助海外企业对接中国市场,已累计邀请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家展商参展。本届进博会,工行与进博局合作打造多场“选品会”和“需求长廊”,为展商提供从展示、签约到融资的一站式服务。
浦发银行则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带来进博会金融服务方案8.0版本,涵盖跨境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多项内容。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其推出的“跨境极速汇”“跨境极速证”等产品,可实现秒级跨境汇款和信用证自动审批;针对跨境电商企业设计的“跨境商e汇”,实现资金收款、汇兑与申报全流程线上化,体现出中资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敏捷能力。
外资银行深化合作、联通区域市场
外资金融机构同样把进博会作为展示其在华战略的重要窗口。渣打银行、大华银行、星展银行等“老朋友”悉数亮相,来自俄罗斯的阿尔法银行是第二次登场,带来不同视角的跨境金融方案。
渣打银行已连续八年参展,今年以“连接启新境,机遇正当时”为主题,聚焦跨境金融服务、贸易融资及可持续金融等核心业务。据介绍,依托全球网络优势,渣打已通过进博会与一系列中小企业建立联系,本届将与食品消费、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签署战略合作,聚焦贸易融资与可持续金融。
新加坡金融机构的展台凸显中新经贸的紧密联动。作为连续12年我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4年新加坡对华投资达106.9亿美元,我国对新投资亦达117.9亿美元。深耕中国40年的大华银行聚焦东盟市场,展示跨境电商区域资金管理、产业链金融等定制服务,打造中国—东盟贸易服务枢纽。
中俄贸易持续增长,双方经贸总额2024年再创纪录,达2448亿美元。阿尔法银行的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中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当下,其客户对资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该行提供人民币双向支付、0.05%低手续费结算等服务,覆盖“中国—全球”资金流动。尽管尚未在华设立分支机构,但阿尔法银行已通过合作模式实现远程服务,未来或计划在上海布局首个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