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拥有超过2亿个人投资者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保护工作正迎来革命性变革。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投顾、穿透式监管、精准投教等新型投资者保护方式正在快速落地,为这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保护效能提升。
散户市场特征凸显投资者保护紧迫性
相较于欧美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散户化”特点。
按照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基金持有市值占比中,个人投资者占据半壁江山,略高于机构投资者;且近年来新增投资者中,新增个人投资者所占比重也维持在99%以上,散户化特征显著。
湘财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分析师李正威、邢维洁、别璐莎团队指出,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这种不对称容易导致各种违规行为,使得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权益受到侵害。
近年来,监管层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从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制度完善,到深交所开展“走进上市公司”“投教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各方都在为创造良好市场环境而努力。
AI大模型驱动金融智能化变革
AI大模型是由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的、具有超大规模参数和复杂架构的智能模型,其核心是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学习通用知识和模式,从而具备跨任务适应性和复杂推理能力。
从全球视野看,美国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阶段。技术探索期(2000—2010年)主要以传统算法为主,包括自动化交易和数据挖掘;技术成熟期(2010—2022年)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推动量化投资和客户服务升级;而2022年至今的技术爆发期,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化和垂直化发展驱动金融市场智能化全面铺开。
相比之下,中国金融大模型的发展呈现出快速追赶态势。
IDC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金融业对AI及生成式AI的投入规模为196.94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415.48亿元,增长率高达111%。度小满的“轩辕”、东方财富的“妙想”、网商银行的“大雁系统”等已在支付、信贷、投顾、投研和保险等场景形成规模化应用。
湘财证券上述研究团队分析认为,中美两国在AI大模型发展上各有优势。根据斯坦福《2025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国模型在MMLU等测试中与美国差距已从17.5%缩小至0.3%。中国DeepSeek-R1在达到与GPT-4o相近性能时,训练能耗仅为美国五年前水平,展现出“降维突破”的技术效率。
三大核心优势增强投资者保护
AI大模型在投资者保护领域的技术突破,实现了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变革,在效率、精准性和普惠性三个维度构建了突出优势。
在效率提升方面,通过分布式计算架构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模型可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实现秒级解析。以企业财报审核为例,传统人工团队需耗费数周逐页核对的数万份年报,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审计系统通过OCR识别、语义抽取与复合异常检测算法,在分钟级别内完成初步风险筛查。
在精准性增强方面,大模型突破传统单维数据的局限,通过融合文本、语音、时序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立体化风险识别系统。以非法荐股场景的智能侦测为例,系统不仅对社群文本中的敏感词进行语义解析,还会同步启动声纹特征分析,并结合被推荐股票的异常成交量变化进行综合判定。
在普惠性拓展方面,大模型通过服务器云端部署与轻量化交互架构,可向偏远地区投资者提供与一线城市同等质量的智能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AI助手通过方言语音交互功能普及金融知识;针对老年群体开发的“银发模式”,则利用行为数据分析过滤掉复杂衍生品信息。
三大应用场景重塑投资者保护
一是在智能投顾方面,大模型通过深度集成多模态数据与生成式技术能力,正在重塑智能投顾的个性化服务边界。在用户画像构建环节,大模型不仅解析传统的交易记录与风险测评问卷,更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社交媒体文本、语音对话中的投资情绪,形成多维度动态画像。
基于强化学习框架,系统可实时模拟上万种资产配置组合,根据用户当前生命周期阶段与市场波动率,动态输出最优解。部分机构还开发了“数字陪练”功能,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与AI顾问进行情景推演,在虚拟市场环境中测试不同决策的长期收益。
二是在金融监管方面,AI驱动的新型监管体系正在重塑金融合规的核心战场。在市场操纵识别领域,监管机构通过构建时空卷积网络与知识图谱的融合模型,实现了对高频交易流与新闻舆情的跨模态分析。
三是投资者教育方面,大模型可以实现场景化的投教知识普及,根据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定制化投教服务以达到强化风险认知的目的。通过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投资者的持仓结构,金融机构能够据此向客户推送高度定制化的学习内容。
智能问答大模型的即时响应可以将风险防患于未然。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地解答投资者问题。当用户搜索“P2P高收益”等高风险关键词时,系统会自动对比展示相关爆雷案例数据,及时揭示高收益背后的巨大风险。
挑战与对策协同推进
不过,在探索大模型赋能投资者保护的过程中,仍面临数据安全、模型偏见、合规伦理和可解释性不足四重挑战。
湘财证券研究团队建议,可采用联邦学习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在本地完成模型训练后仅上传参数更新,确保原始数据全程留存于安全边界内;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引入领域专家对数据样本进行标注,确保数据集涵盖多样化的市场情景和交易类型;建立人工复核机制,针对模型输出的高风险预警结果实施二次审查流程;通过归因分析等可解释性技术,对模型形成的判定结果进行拆解与可视化呈现。
业内专家指出,大模型在投资者保护中的应用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控制,未来需持续推动“技术+监管+伦理”协同发展,构建更公平、透明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技术透明度的提升,将是释放大模型潜力的关键。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投资者保护工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从智能监管到精准投教,从风险预警到个性化服务,一个更加安全、透明、高效的投资者保护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