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最新研究:亚欧超四成海上风电场须增加基础设施韧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中国团队的气候研究论文指出,亚洲与欧洲超过40%的现有和规划中海上风电场所处风速超过了部分类型涡轮机的最大设计载荷,因此,必须增加海上风能基础设施的韧性,以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大风事件。

本项研究的相关示意图。南方科技大学/丘妍绘制
研究团队介绍,海上风能是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关键一环。海上风电场必须能耐受各种环境挑战,其建造等级对应不同的最大风速设计载荷(三级为最低限度,再到二级和一级的最高限度)。近期研究显示,极端大风事件因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增强,令人对现有和规划中的项目是否准备好应对这一额外压力产生疑问。

全球极端风速(50年重现期风速)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团队供图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曾振中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全球海洋1940年至2023年的每小时风速数据。他们发现,全球超过60%的沿海区域呈现极端风速显著上升的趋势,并常与全球变暖下的天气系统变化相关。
研究团队还发现,亚洲和欧洲约40%以上的现役和规划中海上风电场位于风速超过三级涡轮机设计载荷(设计能承受的最大风速为每秒37.5米)的区域。同时,超过一半的相关海域极端风速呈显著增强态势。他们认为,该增强模式与全球变暖下的气旋活动变化有关。

规划海上风电场址处的50年重现期风速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团队供图
研究团队强调,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必须让风能基础设施有能力适应并防范与持续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大风。他们建议,未来在风电场选址和风机等级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区域极端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从而提高风场运行的安全性。(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