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陈燕青
央行发布预告称,将在11月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鉴于当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品种的到期量,本次操作意味着11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为等量续作。此外,10月央行已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也有利于释放流动性,稳定股市、债市等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4日发布的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显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在10月已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在此之前,央行已连续八个月阶段性暂停操作。因此虽然投放量较小,但市场认为央行重启操作的信号意义较大。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央行多措并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对国债买卖操作重启的期待不断升温。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一方面,国债买卖净买入的操作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另一方面,200亿元较低的净买入规模,也体现了央行的稳健操作,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明明指出,“后续央行仍有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总的来看,央行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料将延续。”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这在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央行释放的信号会改善市场情绪,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如果要保持央行持有国债规模相对稳定,预计央行今年需要买入国债的规模在7000亿至1万亿元。
前三季度,债券市场走势震荡,不少银行在财报中感受到“阵痛”,由于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出现账面损失,成为压制非息收入的核心因素。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42家上市银行中有24家非息收入同比下降,31家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占比超过七成。
10月以来,债市有所走强。最近一个多月3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2.35%,10年期国债期货上涨0.7%。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
展望债市走势,长城基金固收团队认为,从中期角度看,四季度经济读数或有压力,资金面或保持宽松,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上行,债券有望迎来关键的配置时机。
国泰基金表示,10月制造业PMI回落,同时票据利率创历史新低,均指向内需与信贷需求偏弱。叠加央行宣布重启国债购买,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逐渐升温。综合来看,预计对冲政策或在年末进入讨论阶段,并于明年初逐步落地。在此背景下,市场或提前博弈货币宽松预期,当前时点对债券市场而言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伟业团队判断,政策信号将改善市场情绪,或带动长端利率明显下行,四季度“债市小牛”行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