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5 06:48:20 股吧网页版
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话增收(迈向“十五五”的发展图景)
来源:人民日报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比老辈人靠经验估产准多了。”在黑龙江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0岁的老稻农刘春打开手机里的“富农通”软件,屏幕上显示,他家水稻亩产1105斤,比产业园没建时多300多斤。

  种了30年地,刘春说,过去种稻就像跟老天爷赌运气,“好年景一亩地收800斤,遇上灾害,600斤都悬。”不仅如此,施肥全凭经验,施多了苗被“烧”得蔫头耷脑,施少了结出的稻穗又小又瘪。到了秋收,一大早把粮拉到十几里外的收购点,排队到晌午。

  几年前,富锦市开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产业园第一次见到无人机撒药时,刘春犯嘀咕:“这铁疙瘩能比人撒得匀?”可看着无人机一天就撒完1000多亩地,他服气了。

  刘春也用上新科技。“今年夏天闹旱情,要是以前早慌了。”他说,产业园的监测网络早早监测到墒情变化,“地里没受旱,稻子照样精神。”

  产业园还帮忙对接大米加工厂,使用“富锦大米”标识,比农户零散卖每斤最高能多1元。刘春算了笔账:自己流转了500亩地,亩产1105斤,按照今年一斤卖1.8元,纯收入能到15万元。

  日子宽裕了,刘春把村里的老房翻新,添置了热水器和冰箱,去年还在城里买了房,“集中供暖,冬天不用烧煤,孙子写作业也不怕冻手冻脚。”

  刘春家的变化,是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助农增收的缩影。产业园构建“天空地”监测网络,配套智能灌溉、无人机等设备,推广“龙粳31”“绥粳18”等优质稻种,引进48家规上稻米加工企业,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9.94%,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至71%。产业园所在的富锦市,耕地面积达976.1万亩,去年粮食产量66.04亿斤,是我国知名的产粮大县。

  展望来年,刘春有新期盼:“咱‘富锦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可外头还有人不咋知道,希望可以把名气打上去,来年能卖更高价。卫星遥感、AI病虫害识别这些技术,我们也不太懂,希望技术员能多来教教。”

  再过几天,村里要组织去产业园的科技示范园参观,刘春报了名,“想看看明年能不能用上更新的技术。稻子长得好,钱包才能鼓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