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22:02:40 股吧网页版
关税波动与合规双重挑战下,中国外贸企业降风险保增长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缪琦

  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剧,但也在通过市场多元化、供应链重构、规则活用与风险对冲等组合策略,努力在逆风中开辟新航路。

  2025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会议活动,将“寻找贸易驱动力”作为六大主要议题板块之一,展开18场活动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全球贸易中的风险防护与保障”“储能电池出口RCEP的市场机会”“绿色贸易转型:中国外贸新动能”等直击行业关切的前沿话题,共享经验与应对之道。

  中企风险意识加强

  “在关税波动、经济下行与地缘政治冲突的多重影响下,企业的风险意识正在全面觉醒,这直接推动了风险管理需求的结构性增长。”达信(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销售负责人万红平对第一财经表示,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突破1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赔付支出也同步上升11.7%至25.8亿美元,印证了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与赔付压力的同步提升。

  当前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关税与政策的不确定性。根据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关税壁垒等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对企业造成显著经济损失。应对这些变化需跳出传统思维框架,重新规划供应链战略。企业在调整制造布局或寻找替代供应商时,可能面临零部件成本攀升、采购难度加大、运营效率下滑等多重压力。

  达信一项针对服务于美国跨国客户的供应商网络分析显示,40%企业的直接与间接供应商分布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这意味着,平均每家企业的直接供应商中,约五分之一可能因地缘政治局势受到冲击。

  其次是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问题。因供应商集中、上游能见度低且缺乏长期布局,包括关税波动在内的地缘政治动荡不仅可能推高进口零部件成本,而且还易引发供应链中断,让企业陷入盲目短期调整的被动局面。这一问题不仅长期困扰汽车行业,而且也已逐渐波及到其他领域。

  在合规层面,跨境数据流动需要同时适配欧盟GDPR、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重监管——达信数据显示,67%的企业过去一年遭遇过网络攻击,数据泄露可能面临最高达全球营收4%的罚金。

  毋庸置疑,保险是外贸与跨境电商领域的重要风险转移手段之一。万红平介绍称,目前保险已形成覆盖“电商运营+贸易全链条”的多元保障体系,可针对性规避各类关键风险。

  然而,仅靠保险还不够“保险”。万红平称,企业还需构建全方位风险防御体系。通过供应链多元化布局降低单一区域依赖,借助包含AI工具在内的数字化风控方案穿透供应链层级,识别潜在风险并预判贸易政策变动影响,提前优化布局,依托专业机构的风险评估服务提升预判能力,从多维度增强抗风险韧性。

  新兴市场与绿色贸易成增长新引擎

  作为深耕节能与新能源领域多年的行业观察者,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始终密切追踪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的产业动态。

  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会长陈宏表示,从协会监测的2024-2025年数据看,节能技术行业在RCEP区域的外贸呈现“总量扩容、结构优化”特征,全年对RCEP成员国出口增速远超整体外贸增速。

  从出口目的地及品类的增长而言,当前的梯队是清晰的。其中,第一梯队是东盟等新兴市场,新兴市场中又以印尼、菲律宾、越南增速最突出。“2024年我国对印尼节能设备出口同比增量,其中智能节能家电占其市场大部分份额。”陈宏说。

  第二梯队为日韩高端市场,这一市场又以光伏储能集成系统、智能能效管理设备的出口为亮点,这些品类的增速保持上涨。

  第三梯队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氢能储运装备的增长最显著。

  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海外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监吴迪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呈现“量额双增”的态势。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26.75%,出口数量增长19.14%,这个增速远超一般外贸品类。出口目的地的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德国从今年5月开始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前个9月对德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9.87%,占总出口额的18.5%,“主要是德国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和储能项目落地的双重拉动,比如大众、宝马的本土工厂对动力电池需求激增”。

  根据吴迪的观察,除了传统的欧美市场,智利、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的增长也堪称“亮眼”。

  作为储能电池领域的企业,时代聚能(上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CEO吴韬的感受同样直接。“我们今年1-9月海外营收占比提升到42%,其中对澳大利亚、沙特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5%、110%,主要是承接了当地大型储能项目。”他说,同时对越南的出口也保持了14.59%的增长,虽然增速不如前几个国家,但基数在扩大,主要是越南本土车企组装产能增加了。

  “现在行业的趋势是‘去单一依赖’,如果只跟着整车出海,会受汽车出口节奏影响,而独立对接国际车企、储能项目,能让业务更稳定。”吴迪强调。

  吴韬认为,储能电池的出口模式和动力电池存在一些差异,除了“供应国际车企”与“产业链协同”,储能电池更多采用的是“项目集成”模式。比如今年公司给英国某商业综合体做的“光伏+储能”一体化方案,不仅供应储能电池,还提供系统设计、运维服务,这种“电池+服务”的模式占其海外业务的50%,比单纯卖产品的利润高出15%~20%。

  RCEP框架下的增长路径

  面对全球关税波动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挑战,RCEP作为“稳定器”的价值愈发凸显。

  陈宏提出,未来3-5年,RCEP框架下有三大机遇值得关注,包括绿色能源基建规模化,数字节能技术场景化以及产业链协同生态化。而平均关税下降、原产地累积规则便利资源调配、中日韩海关数据共享缩短申报时间等,是RCEP带给行业及企业的实际利好。不过,中国RCEP 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率达93.8%,而东南亚使用率仍低,仍需多方发力,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和比率。

  对吴迪而言,RCEP框架下带给企业最直接的好处莫过于“降成本、提效率”。

  以关税减免为例,RCEP框架下,区域内90%以上产品逐步实现零关税。中化国际今年对泰国出口的动力电池,关税从2022年的5%降到了今年的0,“1-9月单这一项就节省成本800多万元”。通关效率的提升也相当明显,“之前对韩国出口电池,通关要3天,现在依托RCEP的‘6小时快运通关’政策,当天就能放行,库存周转效率提高了30%”。

  从官方数据看,RCEP生效3年,中国对其他成员国进出口超37万亿元,2024年前11个月就达11.9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比重近30%,区域内贸易的粘性不断增强。吴迪说,中化国际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占比也从2022年的25%提升到今年的38%。原产地证书的整体使用率在稳步提高,中化国际的证书使用率就从2022年的45%提升到今年的88%。

  面对不同国家不同的规则和标准,吴韬提出,公司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规则碎片化”和“标准不统一”。比如,印尼要求储能电池做SNI认证,测试周期要3个月,费用超20万元;到了泰国又要做TISI认证,标准和流程完全不一样,企业要重复投入。

  企业踩过的坑和接受的教训是真金白银的损失——时代聚能去年给泰国客户供货,就因为没提前做认证,货物在港口滞留了2周,损失了40多万元。吴韬说,后来通过联盟对接的第三方机构,最终把认证周期压缩到1个月,成本也由此降了30%。

  另外,供应链管理难度也一点都不小。吴韬说,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要求全程记录采购、生产数据,但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港口运力不足,比如越南胡志明港经常拥堵,导致原材料运输延迟,影响企业的“区域价值成分”核算。

  陈宏建议企业建立“规则-成本-证书”全流程管理,政府推进能效标准互认;在行业层面,新能源出海联盟将提供一体化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规则利用能力。

  吴韬表示,企业的诉求其实很明确,希望政府层面能够推动和RCEP成员国的“电池标准互认”,比如中泰已经实现部分电子标准互认,如果电池领域也能加快步伐,就可以降低反复认证的成本。

  关税不确定下的影响与应对

  “关税战的间接影响比直接加税更隐蔽。”吴迪说,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电池外壳用的铝合金成本涨了15%;欧洲对锂矿加征关税,正极材料成本也涨了8%,这些成本最终会传导到电池价格上,削弱中国电池企业的竞争力。

  吴迪说,涨价带来的传导是直观的——中化国际今年对美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1.83%,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价格竞争力下降,“美国消费者买装中国电池的电动车,要多花2-3万美元,需求自然被抑制”。

  如何应对?在吴迪看来,有两个重点:一是“供应链多元化”;二是“技术输出”。

  时代聚能的应对更侧重“本地化布局”和“产品高端化”。吴韬想得很清楚,长期来看终归要靠“本地化+高端化”双轮驱动,单纯靠模式规避并非长久之计。

  借着进博会的东风,跨国企业以及中国的本土企业,都在致力于联合更多RCEP成员国的企业共建“绿色供应链”,共享绿色的进博机遇。

  吴迪提出,比如中化国际的锂电材料、时代聚能的储能电池,再对接越南的车企、印尼的储能开发商,形成“中国技术+区域制造+全球市场”的生态。协会新能源联盟也计划在进博会后组织“RCEP电池出海对接会”,邀请认证机构、金融机构一起,帮企业解决认证、融资难题,让更多企业享受到RCEP红利。

  在吴韬看来,储能电池企业的未来出海,也不再是“卖产品”,而是“卖解决方案”。“进博会正好能帮我们找到海外合作伙伴,比如我们正在对接的澳大利亚某能源集团,就是想通过进博会敲定明年的项目合作。同时也希望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学习国际先进的ESG经验,提升企业合规能力,毕竟现在欧美、RCEP国家对ESG的要求越来越高,合规已经成为出海的‘敲门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