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这是今年9月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增速。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累计增速创近一年来最高。

工业企业利润为什么重要?相比衡量对GDP贡献价值的工业增加值,包括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在内的“效益指标”,更能反映工业企业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活力,进而监测分析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先来看营业收入,其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也是划分规上工业企业的重要依据——即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从全年数据看基本盘,2024年全国共4个省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4个经济大省,遥遥领先其他省份。相比上一年,安徽营业收入反超河北、排名上升至全国第六,其余前十强省份排位不变。
利润则是收入扣除耗费后的盈余,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真正赚到手的钱。对比去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指标TOP 10省份,“双高”型省份占比达到80%,也就是“高营收、高利润”。这其中,粤、苏、浙、鲁四省稳居前四强,撑起全国工业经济的“基本盘”。

但也有少数“错位”现象,比如,河北、河南两省的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十,但其利润总额不在前十强之列,陕西和内蒙古恰好相反。
换句话说,营收高的省份不见得就“更能赚钱”,相反营收低也不能与效率低划等号。为更精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则需进一步关注营业收入利润率这一指标,即企业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区因产业体量小、结构特殊等原因,呈现“低利润、高利润率”现象。这也导致同样在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排名中靠前,不同省份背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因。
而若将视线聚焦于更具“可比性”的营收规模TOP 10省份,2024年利润率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四川、福建、湖北。总体来看,相对领先的工业质效既与当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以及发展基础等密切相关,也离不开其在优化产业体系、促进降本增效等方面作出的努力。


从今年最新数据看,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较快增长,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升,半数以上省份利润总额均实现增长,其中贵州、西藏、河北增速超30%。
而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反内卷”深入推进等背景下,各地工业企业效益有望进一步加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