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COP30前夕中方发声:应制定1.3万亿美元融资路线图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展示了过去一年来相关的工作部署,特别是中国在减缓、适应、碳市场、碳足迹、气候政策法规以及推动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夏应显表示。
不久前,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报告》指出,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
“我们注意到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达成的到2035年每年3000亿美元目标缺乏力度,未充分体现发达国家的出资义务,对此表示不满和失望。”《报告》显示,COP30应在制定1.3万亿美元融资路线图和发达国家不少于3000亿美元出资路线图上取得积极进展,并推动全球适应目标取得实质性成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当前,全球气候融资体系还存在资金缺口。COP30气候融资谈判将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博弈的核心焦点。中国呼吁应制定1.3万亿美元融资路线图,展现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姿态。
2、国家能源局答21:三季度绿证平均交易价格较一季度增长210%
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绿证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1—9月绿证交易规模5.29亿个,同比增长1.1倍;三季度绿证平均交易价格达到5.06元/个,较一季度增长210%,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绿色环境价值进一步体现。
张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培育绿证需求,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是抓紧修订并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最低比重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实施办法》,对更多重点用能行业提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最低比重目标要求,进一步拓展绿证应用场景。二是不断完善绿证绿电市场交易机制,有序推进分布式发电项目的绿证核发,开展绿证价格监测并提出绿证价格指数。三是持续做好“中国绿证:畅行中国,走向世界”宣传活动,在巴西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开展绿证专题宣传,进一步提升绿证国际影响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绿证市场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变。价格快速上涨反映了企业清洁电力消费需求的真实增长,拓展应用场景,有助于培育可持续的市场需求。
3、商务部: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
10月30日,商务部发布《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点提出,加快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发布并持续更新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推进其他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碳足迹因子研究,为外贸企业核算产品碳足迹提供基础。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建设行业碳足迹因子数据库。鼓励国际碳足迹数据库供应商与我国碳足迹数据库供应商开展合作。
发挥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支撑作用。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引导外贸企业用好碳定价机制拓展国际市场。充分挖掘绿电供应潜力,扩大绿证绿电交易规模,进一步满足外贸企业需求。鼓励资源条件好的地区通过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积极探索新能源就地就近供应出口园区。加强碳成本、碳足迹、绿证绿电等议题沟通,引导贸易伙伴认可我国碳定价机制和绿证绿电。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商务部发文推动绿色贸易,加快碳足迹数据库建设,有助于应对欧盟CBAM等国际碳壁垒。通过建立本土化、权威化的碳足迹因子体系,帮助外贸企业将碳成本转化为竞争新优势。
二、地方动态
1、广州:推动住区可持续发展
10月28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的《广州市推进“好房子”建设的工作指引(试行)》指出,推动住区可持续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重点要推广绿色建造与节能家电。应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等工业化建造方式,提升房屋建造质量。绿色建材使用比例应不小于20%。住宅电梯应采用智能控制、变频调速、能量回馈等节能措施。厨房、卫生间应集成配置柜体和厨卫设施,预留洗碗机、净水器、热水器等设备设施的安装条件。交付的家电设备、照明灯具,能效等级标准应不低于2级,宜优先采用1级能效产品。宜配置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制备生活热水。宜设置可调遮阳装置,降低制冷能耗。屋面在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前提下,宜加强其隔热性能。
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鼓励在建筑屋面、停车棚等部位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作为住区的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满足安全、美观及便于维护的要求,且不对环境造成光污染。鼓励开发建设主体委托专业化运维公司统筹考虑光伏应用建设条件、电网接入点等因素,合理选择接入系统及实施运营方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广州“好房子”指引从装配式建造、绿色建材到节能家电进行了全链条规范,将低碳理念具象化为可操作的标准,为城市住区碳减排探索了新路径。
三、企业实践
1、溢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敏贤 :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的行动
10月30日—11月1日,“2025十如对话”论坛在广西桂林市举行。本届论坛以“天地人和——谋永衡之道,筑未来之基”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土地再生、产业转型、科技向善、教育与未来等核心议题,探寻经济、社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系统路径。
本届“十如对话”在溢达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十如”举办,吸引近300位嘉宾现场参与。10月31日,十如研究院委员会委员、溢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敏贤在开场致辞中,以“十如”园区为实例,分享荣获全国行业首批“零碳园区”认证的经验。她表示,可持续发展不是未来的目标,而是当下的行动,唯有把理念化为日常,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转型非远景规划,而是关乎当下生存与竞争力的切实行动。企业建设“零碳园区”应将生态理念转化为具体技术与管理,融入生产肌理。
2、中电联预测:今年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高于三季度
10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5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前三季度,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消费稳中向好,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7、8月全社会用电量连续突破万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60.8%,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预测,今年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高于三季度,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约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左右;全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超过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风光总装机有望超过18亿千瓦,到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9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5%。2025年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华北、华东电网区域电力供需平衡偏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电联预测四季度用电增速回升,印证经济持续复苏态势。同时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彰显电力转型成效。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超5亿千瓦、风光总装机破18亿千瓦,既体现了转型决心,也对电网消纳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联想集团与西咸新区签署零碳城市合作协议
10月27日,联想集团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在联想总部东区未来中心正式签署零碳城市超级智能体战略合作协议。西咸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春明、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栗小文,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联想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可持续发展(ESG)事业部总经理王旋等双方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将依托联想"全栈AI"战略和城市超级智能体技术优势,结合西咸新区在产业生态、低碳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城市在基础设施、能源、工业、文旅、教育、医疗、交通、气候投融资等八大领域的智能化、低碳化变革,打造国家级新区零碳城市发展新标杆。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合作覆盖八大关键领域,试图通过AI技术优化城市能源与资源管理效率。此类科技企业与地方政府深度绑定的模式,为探索可复制的智慧零碳城市解决方案提供了试验场。
4、纸包装“碳中和”生产基地落地昆山
近日,食品加工与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利乐公司宣布,位于江苏昆山的一体化生产服务基地获得由T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碳中和核查证书,成为利乐中国首个“碳中和”生产基地。同日,《利乐中国碳中和行动报告(2024年)》正式发布。
利乐公司大中华区企业传播与可持续发展副总裁牟晓燕介绍,昆山基地集包材生产、设备设计与生产、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技术培训等多重功能于一体,运营场景丰富、能源消耗结构复杂,在利乐在华各生产基地中最具代表性。昆山基地率先实现碳中和,不仅为利乐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也验证了各项减碳举措和管理方案的有效性与可复制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利乐昆山基地获碳中和认证,展示了跨国制造企业通过系统化管理实现运营碳中和的可行路径。作为复杂运营场景下的碳中和样本,为同行提供了从碳核算到减排实施的完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