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11月3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在海洋资源供给方面,海洋空间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项目涉及投资额超6419亿元,有效保障了重大项目用海用岛需求。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成效显著,南海北部湾海域涠洲10-5南油气田钻遇厚度211米油气层,实现我国海域首个变质砂岩、板岩潜山勘探重大突破,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岩性勘探领域成功钻获高产油气井,进一步夯实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垦利10-2油田群(一期)、东方1-1气田、涠洲6-8油田二期、文昌16-2油田等油气开发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建产能接续发力助推海洋油气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17.7%。
前三季度,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3.7%、42.1%。我国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800兆瓦)”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上海市单体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306兆瓦)”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容量加速迈进。
在海洋传统产业方面,海洋船舶工业发展总体平稳,前三季度海船完工量、海船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6.7%和25.7%。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3.5%、47.3%和58.6%,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海洋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海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7%、6.2%,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6.5%。
海洋旅游业持续复苏,前三季度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3.8%。邮轮旅游热度持续升高,前三季度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邮轮艘次、旅客总数分别为344艘次、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28%。1-9月中旬,外籍旅客从上海口岸乘坐邮轮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7%。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平稳。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0%、50.8%和61.9%,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104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试验,该药物是近年来首个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1类海洋小分子药物,拟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
在海运贸易方面,前三季度我国海洋对外贸易韧性持续彰显,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海运贸易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高端、智能、绿色涉海产品竞争优势显现,助力优化外贸结构,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船舶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3.9%和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