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黄昂瑾)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近日联合发布实施《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着力巩固提升节水装备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以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节水装备取得突破,节水装备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节水装备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到2030年,构建覆盖全面、技术先进的节水装备体系,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节水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围绕此次《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等,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该负责同志指出,节水装备是节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础和支撑。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体到工业领域,2024年工业用水量为97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量的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立方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工业还肩负着为农业、居民生活提供节水技术装备和产品的重任。针对节水装备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现实情况,两部门研究编制了《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节水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提升节水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实施方案》重点关注生产工艺流程中耗水量大的通用设备,围绕推动供水、用水、回用装备发展和数智化转型提出4项重点任务。
其中,《实施方案》围绕“供水”,聚焦净水、非常规水利用、特殊用途水处理装备,重点攻关高精度、大通量、低能耗且抗污染过滤设备以及新型软化设备等,突破多元化制水关键装备瓶颈;围绕“用水”,聚焦洗涤、循环冷却、凝结水回收利用、高效灌溉装备,重点攻关洗涤水分级处理回用、高效集成式凝结水回收设备等;围绕“回用”,突破废水循环利用装备技术瓶颈。聚焦膜分离、浓水深度处理装备,重点攻关智能化膜分离、分盐与蒸发结晶一体化设备等。同时,围绕推动节水装备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聚焦提升装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智慧化节水应用场景、构建数智化节水管理平台等任务,重点打造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节水典型应用场景等。
该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水利部做好《实施方案》宣贯实施,在政策、标准、创新、人才等方面持续加力,加快推动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政策,支持重点行业节水装备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企业积极采购节水装备。落实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先进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二是加快完善标准体系。依托节水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健全节水装备标准体系,建立产业链标准化图谱。加快节水装备重点领域急需标准研制,推动节水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水装备攻关,推动中试平台建设。利用多双边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有关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先进节水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平台,开展节水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培训。加强节水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节水学科应用型人才,实现节水装备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