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3 10:39:50 股吧网页版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脉络”系列述评之四 | 统筹开放与安全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迈向纵深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汤立斌

  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中国金融市场迈向成熟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证监会党委日前在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强调,着力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统筹开放与安全,有序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深化国际监管合作,切实提升开放环境下的风险防控水平和监管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统筹开放与安全的良性循环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将系统性提升,不仅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目的地,也将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加速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开放是激活市场活力的“催化剂”。资本市场通过引入境外中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将有效改善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引导资本流向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同时,外资机构的进入也将形成“鲶鱼效应”,推动境内机构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快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取消了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沪深港通、沪伦通、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出台“惠港五条”,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沪深股通持有A股市值2.58万亿元人民币,占A股流通市值的2.69%;今年1月至9月,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1.17万亿元港币,成为香港市场重要的流动性提供渠道。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意味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资本与制度的双向融合,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扩大开放,从而塑造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市场生态。这一导向不仅回应了国际投资者对制度稳定性与可预期性的关注,也为我国资本市场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奠定了制度基础。

  中国证监会日前印发了《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配置型外资绿色通道同步落地。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对该项制度的发布表示“备受鼓舞”。他说,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改革举措,持续释放明确且具有可预期性的政策信号,吸引了更多境外长线投资者的目光。

  安全是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压舱石”。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开放必然伴随着风险的跨境传递和复杂演化。越是扩大开放,越要重视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构建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开放进程不被风险所中断。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统筹开放与安全,核心在于实现“制度型开放”与“监管韧性”的动态平衡。在他看来,深化国际监管合作是保障开放行稳致远的“安全阀”。下一步,要筑好“防波堤”,通过跨境监管备忘录和联合执法,重点防范热钱大进大出和跨境违法违规风险,还要练好“内功”,运用科技赋能,建立更敏锐的全市场风险监测体系。

  “开放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在深度互动中,锤炼出一套与复杂开放环境相匹配的现代监管体系。归根结底,安全的深度决定了开放的高度。”田利辉说。

  统筹开放与安全,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迈向纵深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可以预期,随着市场坚持制度型开放方向,持续优化跨境投融资环境,增强中国资产全球吸引力,同时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完善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体系,资本市场将形成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