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虽已落下帷幕,“人工智能促进科技与发展”的主题仍在全球科技界激荡回响。在业界看来,这场论坛不仅展现了中国智造的技术硬实力,更清晰传递出一个核心信号:“开放合作”的包容姿态与“自立自强”的技术根基,已共同构成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底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十五五”蓝图,“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明确。这一战略导向在智造领域的具象化表现,就是关键制造技术与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持续突破。数据见证着创新征程的坚实步伐: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实现48%的显著增长;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十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崛起,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智造关键领域,量子检测技术提升精密制造精度,工业软件在高端装备领域实现突破,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设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这份厚重的技术家底让中国智造高水平自立自强有了坚实支撑:不是被动突围,而是主动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将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谋求决定性突破。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布的《智能制造用例模板》《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指南》团体标准等重要成果,正是智造领域自立自强的鲜活实践,证明自主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为产业升级筑牢技术根基。
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6年历程,正是中国智造开放包容姿态的生动注脚。本届论坛上,与会专家点出了全球制造业的共同痛点与诉求:在高端制造技术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没有国家能仅凭一己之力完成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中国智造正用实际行动回应这种诉求: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达119个,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开放合作已成为中国智造自立自强的重要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论坛与会者看来正是智造升级的核心路径。当前全球制造业面临能效提升、柔性生产等共同挑战,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的“人工智能+”行动,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中国智造的升级路径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技术垄断——以自主创新夯实产业根基,确保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以开放合作整合全球资源,让创新成果惠及世界。这一路径不仅为国内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力,更通过可复制的实践案例为全球制造业转型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造正以“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双重坚守,在全球产业变局中书写着兼具中国特色与全球意义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