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钟奕韩建平)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我们通过一组关键词了解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
“创世界纪录”:电力保供能力经受住高温“大考”
“今年7月、8月连续两个月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创下世界纪录。”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在发布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全国单日用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的天数高达66天,较去年增加29天。8月中下旬,全国最大负荷连续一周超14亿千瓦,大负荷持续时间明显增加。
谭洪江分析,用电量创新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势,各行业产能持续释放,在经济发展呈现旺盛活力的情况下,度夏期间电量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今夏高温高湿天气来得早、范围广、持续久,加上全国负荷创新高时间提前,这些都是我们迎峰度夏保供遇到的新挑战。”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能源局及时发布“一省一策”保供措施建议,有针对性的指导江苏、浙江等9个重点地区全力做好度夏电力保供。从实际效果看,重点地区覆盖了度夏期间全部电力供应紧张和偏紧的地区,源网荷储各环节措施落实到位,有力保障了电力系统平稳度过负荷高峰。
“即充即走”:充电网络迈向高效化、智能化
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有效保障了全国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国公共充电设施额定总功率约2亿千瓦,较年初增长59.2%,平均功率约44.4千瓦,较年初增长26.9%,充电服务能力和充电效率显著增强。
谭洪江指出,今年以来,单枪充电功率大于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加快普及,以“即充即走”为重点的大功率充电网络启动建设。目前,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已超3.7万台,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300+”,大大提升了充电速度。
“低谷充电、高峰卖电,车主也能赚上电费差”,谭洪江说。目前已有17个省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聚合车网互动资源1943万千瓦,建成双向充放电桩3832个,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零成本”甚至“负成本”用车养车变成可能。
“能源结构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0亿千瓦,同比增长47.7%,约占新增装机的84.4%。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98亿千瓦,同比增长27%,约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59.1%。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有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综合司副司长张星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约占同期工业用电量的60%。”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8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5%,约占全部发电量四成左右,达到同期工业用电量的六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