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益于全球AI行业持续不断地加大投资和支出,10月29日,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成就的公司。然而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科技七巨头”能够动用的真金白银正在变少。包括Meta在内的多家科技巨头开始寻求股权、债券甚至私募信贷等进行融资。对冲基金Praetorian Capital创始人哈里斯·库珀曼指出,AI投资从回报上看说不通。
◆美政府“停摆”满月,4200万美国人或挨饿;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下周投票,重要股东反对;韩国KOSPI指数今年迄今上涨71%,居全球首位。
英伟达5万亿美元市值之惑:
对冲基金创始人称AI投资的逻辑说不通
当前支出计划要回本需83年
10月29日,英伟达的市值历史性地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成就的公司。这一数字已超过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的GDP。
推升英伟达市值的,是整个AI行业持续加大的支出。
但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科技七巨头”(Mag7)的“资本支出/经营性净现金流”这一指标大幅增长,这说明企业能够动用的真金白银正在变少。
对冲基金Praetorian Capital创始人哈里斯·库珀曼(Harris Kupperman)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表示,AI投资从回报上看说不通。
整个AI行业需要1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目前行业的月收入仅略超10亿美元。也就是说,要收回目前计划的支出,需要约83年。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巨头AI支出狂飙,英伟达市值破5万亿美元
英伟达市值从3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用了410天,从4万亿美元增至5万亿美元仅用113天。截至周五收盘,英伟达市值为4.92万亿美元。
自2022年10月的低点以来,美股的大部分涨幅也是由市场对AI的热情推动的:企业的巨额资本支出计划,支持了投资者的看涨观点。英伟达凭借其GPU,坐拥了巨大的市场优势,市值水涨船高。
在最新的财报季中,Mag7纷纷表示将继续大幅加码投入。

谷歌表示,今年的资本支出预期将在910亿美元至930亿美元之间。这是谷歌今年第二次上调预期。今年4月的指引只有750亿美元。高盛预计,谷歌2026年的资本支出为1220亿美元。
微软表示,本季度的资本支出为349亿美元,环比二季度增长超过60%,创下了历史最高单季资本支出纪录。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向投资者透露,2026年的支出将超过2025年,将加大对GPU和CPU的投入。
Meta将2025年的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700至720亿美元,高于此前的660至720亿美元。公司首席财务官苏珊·李表示,2026年将有更多AI支出,增长主要来自基础设施成本。
投行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发给每经记者的报告中称,“科技巨头们未来几年会推动数万亿美元的支出”。
“内生造血”能力减弱,科技巨头“加杠杆”
然而,资本支出一路狂飙的另一面,是科技巨头们日益承压的资金状况。
虽然科技巨头最新财季的营收普遍超预期,经营性净现金流也普遍呈上升趋势,但自2024年以来,Mag7的“资本支出/经营性净现金流”这一指标一路上升。在最新的财报季中,Mag7(英伟达尚未发布最新财报)的“资本支出/经营性净现金流”之比进一步扩大至约66.86%。


资本支出的占比扩大,意味着企业依靠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可动用资金正在变少。此外,Mag7手上的现金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从2023年开始大幅下滑。
在此情况下,科技公司们开始动用更危险的工具——加杠杆。
比如,甲骨文、Meta等多家科技巨头开始寻求股权、债券甚至私募信贷等来源进行融资,支撑数据中心的建设。
10月31日,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Meta已聘请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准备进行一笔规模250亿美元、期限从5年到40年不等的债券发售。
此前,Meta联手私募巨头Blue Owl通过发行私募债券筹资27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创下私募债发行纪录。该债券获标普A+评级,但收益率高达6.58%,接近垃圾债水平。有分析人士爆料,Meta的270亿美元借款全归属于表外融资,不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即时影响。
据媒体分析,Meta的巨额发债计划重新开启了企业债供应闸门,并成为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的因素之一。这种从依赖“内生造血”到寻求“外部输血”的转变,为AI行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新的风险种子。
马斯克的xAI也在用类似安排为Colossus 2数据中心所用的芯片提供资金。但代价就是这种借款的利率极高,基本属于垃圾债的行列。甲骨文也在9月份发行了180亿美元的债券。
更典型的例子是,2023年初,英伟达承诺在四年内向CoreWeave支付13亿美元,租回CoreWeave购买的英伟达芯片,英伟达由此成为CoreWeave第二大客户。同期,英伟达还向其投资了1亿美元,并优先供应数十万台高端GPU。
哈里斯·库珀曼称,所有这些操作,都是希望客户能筹集更多资金继续购买网络设备。当一家公司同时扮演“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三重角色时,就会有强烈的动机通过签订 “数字虚高的优惠合同”“资本循环”等方式人为抬高业绩。

国金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称,当科技巨头过度依赖外部融资,尤其是那些财务信息不透明的私募信贷时,可能会将股市的泡沫风险传导至更为广泛的债务市场。
单纯的股市泡沫破裂,影响的主要是持股人的财富;但如果演变为债务泡沫,其风险可能会沿着债券市场、私募信贷市场,甚至最终传导至银行体系,冲击范围将更为广泛和深远。
对冲基金创始人:AI投资的财务逻辑说不通
哈里斯·库珀曼在与多位业内的资深人士交流后发现,他们都清楚“(AI投资)的财务逻辑走不通”。
库珀曼认为,市场严重低估了实现AI投资回报所需的收入规模,并高估了相关资产的寿命。
AI数据中心的物理寿命最多只有3到10年,如果采用更符合实际的3至5年折旧周期来计算,仅2025年一年约4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就需要产生3200亿至4800亿美元的年收入,才能勉强持平。
现实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微软最新季度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1.3%跃升至16.8%。
库珀曼提醒道,“每月支出超过300亿美元,而每月收入仅略超10亿美元。这种不匹配是惊人的,更不用说2026年还将新建价值数千亿美元的额外数据中心。如果将2025年和2026年两年的资本支出合并计算,行业需要接近1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按现在的收入水平计算,要收回目前计划的支出,需要约83年。若要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则需要数万亿美元的收入。
这也意味着,即使是那些炙手可热的科技巨头,也正面临着远超预期的财务压力。
以OpenAI为例,微软最新财报显示,对OpenAI的投资产生了31亿美元的亏损,较去年同期大涨490%。伯恩斯坦分析师菲罗兹·瓦利吉表示,按照微软上季度披露持有OpenAI 32.5%股份的比例计算,这意味着OpenAI在一个季度的亏损超过120亿美元。若事实如此,这将成为科技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季度亏损之一。而这个数字与OpenAI告知投资者的全年预期收入(130亿美元)相差无几。
库珀曼总结道,历史上多次大规模建设潮提供了参考模板:从铁路建设,再到19世纪30年代的运河泡沫、再到2000年的光纤建设。若经济逻辑走不通,即便扩大规模,也无法让经济逻辑变得合理。
美政府“停摆”满月
4200万美国人或挨饿
据央视新闻,截至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政府“停摆”已满一月,进入第31天,若两党未能在11月5日前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此次“停摆”将进入第36天,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美国联邦政府“停摆”35天的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停摆”事件。
11月1日,为美国约4200万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和老人等提供食品补贴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俗称“食品券”)将暂停发放,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重要的食品保障,生活成本急剧上升,吃饭成了难题。
然而,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仍在“打嘴仗”。在最新一轮“交锋”中:民主党人批评共和党人不愿拨发应急资金,选择让孩子挨饿;共和党人则声称,没有合法机制支持政府使用应急资金,民主党人应该投票支持临时拨款法案,结束这一切。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补充营养援助计划”于10月31日耗尽资金。这一项目覆盖全美约420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八分之一,其中大多数人的收入低于贫困线。
为结束“停摆”,参议院已十余次就临时拨款法案进行表决,但法案始终未获足够票数通过。民主党要求共和党同意就延长《平价医疗法案》补贴进行谈判,否则不会支持临时拨款法案;共和党则表示,只有民主党先投票支持临时拨款法案结束“停摆”,才会进行谈判。分析人士认为,两党也在利用“停摆”推进各自政治议程,对于结束“停摆”并无迫切意愿。
哈佛大学学者琳达·比尔姆斯表示,政府“停摆”极具破坏性,将直接导致美国民众对政府有效运行的信心丧失。
据新华社,供职于美国商业银行领域的李·斯蒂芬斯分析,美国政府似乎在此次“停摆”中不计后果,这可能会影响美元的主导地位。
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下周投票
重要股东反对
随着下周特斯拉股东大会(当地时间11月6日)的临近,马斯克的前景正逐渐成为焦点。
这场关键的股东大会将对三个关键提案投票,包括CEO马斯克薪酬方案、股权激励计划及董事选举。投票结果将成为特斯拉命运的分水岭,如果薪酬方案获批,马斯克将获得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马斯克本人也在X平台发文强调投票结果的重要性,“此次股东投票将决定特斯拉的未来,也可能影响世界的未来。”如果薪酬方案被否决,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可能会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职务。
当地时间10月30日,据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加州公务员退休系统(CalPERS)正计划投票反对马斯克价值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公司薪酬协议。数据显示,CalPERS持有约500万股特斯拉股票。CalPERS的全球股票投资总监Drew Hambly表示,特斯拉提议的CEO薪酬方案比同类公司的CEO薪酬方案大了很多个数量级。该养老金计划通常会根据绩效和行业规范来衡量拟议的薪酬。这项计划还将进一步集中单一股东的权力。
特斯拉董事会则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警告。27日,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诺姆(Robyn Denholm)在27日致信股东,称如果薪酬方案未获批准,马斯克可能会离职。
她强调,此次投票是特斯拉的“关键拐点”,马斯克的领导力无可替代,尤其是在公司向“智驾车辆与机器人制造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资本市场也对此次投票结果高度关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在10月30日发布的报告中警告,若薪酬方案被否决,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领导力“不信任投票”,或将引发特斯拉股价立即出现超过10%的抛售。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方案被否不仅会给公司的战略前景蒙上阴影,还可能加剧关键人才流失的风险。摩根士丹利认为,特斯拉吸引和留住顶尖人工智能、制造和工程人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斯克能否继续作为公司领导层的核心,不断推动技术边界。薪酬方案的失败,无疑将动摇这一根本基础。
从本质上看,马斯克的薪酬计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报酬,而是一场高门槛的对赌协议。这份为期10年的激励方案设定了12项分阶段目标,马斯克每完成一项任务,即可获得约占特斯拉市值1%的股票。若全部达标,他将获得12%的股权,届时他手中的特斯拉股票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这场“豪赌”的具体目标极其严苛。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领域,电动车年交付量需突破1200万辆;人工智能机器人销售量达100万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车辆突破100万辆;FSD订阅用户增至1000万。

此外,特斯拉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需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增幅超20倍。
吃炸鸡、喝啤酒,
黄仁勋在韩国拿下100亿美元大单
10月30日晚间,黄仁勋与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现代汽车会长郑义宣,在首尔一家名为“Kkanbu Chicken”的炸鸡店聚餐。
“Kkanbu”在韩语中意为“密友”或“非常值得信赖的伙伴”。据媒体报道,聚餐地点由黄仁勋亲自选定,此举被外界普遍认为,象征着他希望与三星、现代结成“兄弟般的同盟”。用餐期间,黄仁勋向李在镕和郑义宣赠送了印有英伟达DGX字样的礼盒,这是英伟达的小型人工智能电脑。礼盒上附有黄仁勋手写的卡片,上面写着:“致我们的合作和世界的未来!”
10月31日,英伟达官宣,已与三星、SK集团、韩国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关键伙伴达成重磅合作,将为韩国市场供应总计26万张GPU。
据媒体报道,此次订单主力为英伟达GB200,若按其单机架价格估算,这笔订单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此次超级订单的分配清晰地勾勒出了韩国的“AI野心”:
韩国政府(主权AI):投资部署超5万块GPU,用于国家AI计算中心、NHN Cloud、Kakao和NAVER Cloud。
企业“AI工厂”:三星电子、SK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将分别建设包含超5万块英伟达GPU的AI工厂(总计超15万块),用于加速各自的AI、半导体、智能制造和自动驾驶研发。
云服务商扩展:此外,NAVER Cloud还将额外扩展AI基础设施,配备超6万个英伟达GPU。
然而,相比超百亿美元的硬件订单,黄仁勋此行更深的战略意图在于“固链”。
三星在官方新闻稿中披露了一条英伟达“尚未官宣”的信息——双方将围绕HBM4进行共同研发。此举被市场解读为,三星已提前“锁定”了未来英伟达GPU的HBM4供应商关键席位。
这一“密会”意义重大。此前,三星的HBM3e在经历了漫长认证后,才刚于9月“通关”英伟达供应链。而目前,其劲敌SK海力士是英伟达最主要的HBM供应商。媒体援引专家观点称,三星若能在此次HBM4的“卡位战”中顺利通关,有望一举突破以往的市场被动局面。
史上最大IPO要来了,
OpenAI估值或达1万亿美元,
是造福人类还是造福资本?
10月28日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首席科学家雅各布·帕乔基(Jakub Pachocki):
考虑到我们的资金需求,OpenAI上市是我们最有可能走的路。OpenAI的目标是,在2026年9月前打造出“AI研究实习生”,能通过调用海量算力辅助科研人员完成数据分析、实验等工作;2028年3月前进一步研发出“全自动AI研究员”,可自主开展大型研究项目,从提出原创假设到实验验证全程独立完成。到2028年前后,科学研究将实现高度自动化,AI能够在无人干预下推动前沿科技的进展,人类有望见证科研效率被彻底重塑。OpenAI已承诺建设超过30吉瓦算力的数据中心,相当于约1.4万亿美元的投资,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步落实。
10月29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Jensen Huang):
我不认为我们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中。我们正在使用各种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我们正在使用大量的服务,并且很乐意为此付费。AI不仅是聊天机器人或生成模型,而是“重新定义整个计算堆栈的力量”。AI的核心是数据驱动的学习型编程,需要巨大的能源、GPU算力和全新算法栈的支撑。英伟达最新一代芯片的发货量预计将达到2000万颗,而前一代芯片Hopper整个生命周期的出货量总计也只有400万颗,未来六个季度业务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10月31日高盛集团CEO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未能提速,不断攀升的债务水平将给经济带来“清算”风险。当前财政刺激和激进财政操作已深深嵌入美国及其他经济体,且过去五年这一情况显著加剧,而走出困境的核心出路在于增长。
黄金基金周流出75亿美元创纪录
韩国KOSPI指数年内涨71%,居全球首位
本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累计上涨0.75%,纳指累涨2.24%,标普500指数累涨0.71%,均连涨三周;本月,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累涨2.51%和2.27%,连涨第六个月;纳斯达克指数累涨4.7%,连涨七个月。
美股“七姐妹”中,亚马逊周五收盘涨超9%,本周累涨8.92%,股价刷新历史纪录。消息面上,亚马逊三季度业绩强劲。最新财报显示,亚马逊云服务部门(AWS)销售额同比增长20%至330亿美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同比增速及销售额分别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8%及324亿美元。净利润为2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
受委内瑞拉局势影响,原油震荡。美油主力合约本周累计下跌1.01%,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本周累计下跌0.84%。
国际贵金属期货收跌,纽约期金本周累计下跌2.75%,报4013.4美元/盎司。纽约期银本周累计下跌0.69%,报48.25美元/盎司。美国银行援引EPFR数据显示,截至周三的一周,黄金基金流出7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美联储官员近期对货币政策的分歧日益显现。美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表示,他在本周投票反对美联储降息的决定,原因是担心经济增长和投资会对通胀形成上行压力。施密德说:“依我判断,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处于平衡,经济展现出持续动能,而通胀依然过高。”美国劳工部本月早些时候报告称,截至9月的一年里,消费者价格上涨3%,而通胀已连续四年多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美联储理事沃勒表示,尽管存在政府停摆风险,美联储仍将获得大量数据。应依据数据指引来推进货币政策。他进一步指出,所有数据都表明,当前正确的政策路径是继续推进降息。
此外,周五,韩国KOSPI指数再创收盘历史新高,报4107.50点,今年迄今上涨71%,涨幅居全球首位。摩根大通周三将KOSPI指数未来12个月的预期基准目标值上调至5000点,并表示,在乐观预期下,该指数也可能达到6000点。这意味着,摩根大通预计KOSPI指数在未来12个月还有至少20%的上涨空间。
KOSPI指数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两大权重股——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强劲表现,这两家公司合计占指数权重近30%。今年以来,三星股价已上涨超过90%,SK海力士股价更是上涨了近三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