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沪指最高上冲4010点,但收于3988点;本周三又冲高4016点,收盘回落至3986点;周四再冲高至4025点,收盘又跌至3986点;周五无力上行,一根光头阴线跌至3954点收盘。
作为牛市标志的4000点何以三得三失?本周五是上市公司三季报的收官日,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A股5444家上市公司中,共有5437家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4%。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更高达11.30%,较第二季度回升10.19个百分点。
应该说,这样的业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为什么主要指数却出现全线下跌?
需知,10月31日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达1100多家,特别是权重股和业绩亏损公司多在这一天披露。权重股方面,我们选择总市值排名前100的公司(总市值1600亿元以上),主要分布在银行、保险、石油、电力、煤炭、证券、酿酒、半导体、建筑、家电、汽车整车等行业。100只个股中,上涨股仅27只,下跌股达73只。权重股跌多涨少,指数焉能不跌。
具体来看,这100家权重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业绩增长迟缓的行业和企业。银行板块中,42 家上市银行前三季营收增长0.9%,净利增长1.54%,均低于平均数。酿酒板块中,茅台净利增长6.25%,五粮液净利下降13.7%,泸州老窖净利下降7.2%。石油板块中,中石油净利下降4.7%,中石化净利下降32.2%,中海油净利下降12.6%;煤炭板块中,神华净利下降15.2%,陕煤净利下降20%。建筑板块中,中铁建净利下降5.6%,交建净利下降16.1%,电建净利下降15.1%。汽车整车板块中,长城汽车盈利下降17%,长期高增长的比亚迪,前三季盈利也下降7.55%。尽管它们的盈利都在百亿元以上,估值也很低,甚至还有分红计划,但在牛市氛围下,投资人一般更倾向于选择成长性板块。
业绩增长不错,但市场暂不理会。53家券商前三季营收增长24.3%,净利增长61.7%。其中,中信证券净利增长38%,国泰海通增长131%,广发证券增长62%,估值都不高,但就是没有表现机会。又如保险板块,5家保险公司前三季营收增长13.6%,净利增长33.5%。同样,稍微涨一下又沉下去了。
业绩大幅增长,但前期涨幅过大,需要歇息一下。如AI产业链光模块板块中的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盈利增长分别高达90%、284%和50%,但今年以来涨幅均超100%;同处AI产业链的工业富联、胜宏科技、寒武纪、海光信息、三花智控等等,均是如此。
亏损股方面,以房地产板块最为突出。A股上市公司中现有近100家地产股,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99亿元、283亿元和331亿元,呈现逐季增亏的态势。这说明,房地产的业绩拐点还没有到来。
地产业的下行,直接影响到银行、建筑、家电、家居、钢铁等行业,间接影响的行业和产业更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特别是“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和投资。
4000点三得三失,牛市还在吗?笔者的看法是:还在。
首先,以AI产业链为主(涉及很多细分行业)的科技龙头企业,尽管涨幅很高,但业绩也确实相当靓丽,这些龙头公司盈利增长多在100%上下,而目前估值也就50倍左右,涨多了歇歇后还会上行。
其次,如上述业绩增长不错的证券、保险等行业,只是市场暂不理会,后市应该会有机会。
最后,“反内卷”已取得明显成效。如新能源中的光伏和风电,龙头企业亏损已大幅减少。光伏行业的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分别亏损25.9亿元、23.6亿元、3.2亿元;隆基绿能前三季度分别亏损14.36亿元、11.3亿元、9.4亿元。亏损额均逐季减少,股价也开始步入上升通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指数下跌,可上涨股远远多于下跌股,说明人气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