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大豆期货异常活跃,10月30日CBOT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一度上冲至11.14美元/蒲式耳,创15个月来阶段性高位。截至10月31日收盘时,美国大豆价格暂时报收于11.09美元/蒲式耳。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大涨,与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预期有关。
10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提问:有报道说,中国在本收获季首次从美国购买大豆。这是9月份从美国进口大豆量降为零后,中国首次购买美国大豆。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具体的问题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询问。
或以储备采买方式买美豆
当地时间10月30日,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长远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双方都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加强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次会晤,认为会晤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动力,为动荡变革的世界增添了宝贵的确定性。
“中美领导人会晤,表明中美关系向好,这对全球经济以及全球大豆贸易都有促进。从国内各月大豆船期采购情况看,12月和1月船期大豆采购速度偏慢,2月船期以后采购处于正常偏快水平。而且12月和1月船期也是传统美豆供应集中期,如果恢复美国大豆采购,我国采购这两个月船期的大豆概率最大。”光大期货分析师侯雪玲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创元期货研究院分析师赵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领导人完成会晤后,商务部也公布吉隆坡经贸磋商成果细则,其中双方就扩大农产品贸易等问题达成共识,市场猜测我国或以储备采购形式与美国达成一定量的大豆购买协议。10月30日晚间,贝森特发言也表示,我国已同意本季购买1200万吨大豆。如果后续得到我方确认,预计在11—12月将有储备采购美国大豆的动作。
不过,针对美国大豆的采购,期货市场投资者观点出现分化,有观点认为大豆和豆粕会大幅上涨,甚至迎来一波牛市。也有观点说,如果后期大豆进口增加,国内大豆和豆粕期货价格会承压下跌。对此,侯雪玲表示,如果恢复美国大豆采购,那么国内大豆可采购源增加,有利于保证国内大豆供应,不利于豆粕基差。
不过,侯雪玲表示,对于豆粕期货单边行情来说,是另一个逻辑,期货价格对标采购成本。按照钢联数据,10月31日巴西大豆12月船期盘面榨利亏损200多元/吨,1月船期盘面榨利亏损仅20元/吨,2月船期以后巴西大豆盘面榨利均为正。
“理论上,美国大豆进口以后,美豆和巴西大豆均可以进行采购,油厂会优先采购价格更低的品种。巴西大豆目前仍有销售压力,这限制了全球大豆价格的上方空间。因此,只要我们对美国大豆不是政策性的强制采购,美国大豆就需要和巴西大豆竞争,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侯雪玲称。
国内豆粕需求良好
随着大豆收获季迫近,美国豆农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由于10月以来美国政府持续停摆,我们仅能参考美国农业部9月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预计美国本年度大豆产量为1.17亿吨,同比减少1.6%。9月中旬以来,美国大豆开启收割进程,目前预计收获进度已完成超80%,上市卖压日益凸显。
然而,赵玉表示,在本年度中国买家缺失的情况下,美国大豆的出口销售进度处于过去十年以来最慢水平,出口装船价(FOB)已比巴西大豆低近8%,仍无法在全球市场上找到可以完美替代我国(作为买家)的市场。因此,美国大豆急于出口市场的心情可见一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美政府仍处于停摆状态,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停留在9月。对此,侯雪玲表示,9月报告预计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4.26亿吨,同比增加0.39%。不过,大豆主产国中美国和阿根廷减产,巴西和中国预计增产。
“具体来说,美豆产量预计1.17亿吨,同比减少1.6%,因种植面积大幅萎缩,超过了单产增量。巴西大豆产量预计1.75亿吨,同比增加3.6%,预计种植面积和单产均增加。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为4850万吨,同比减少4.7%。中国大豆产量预计2100万吨,同比增加1.7%。”侯雪玲称。
正当美国大豆出口受阻之际,国内豆粕需求也出现变化。对此,赵玉表示,受下游养殖端的高存栏支撑,今年三季度至今,豆粕的表观需求均表现可观,刚需支撑下消费良好。从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月度饲料产量数据可侧面验证,今年2月以来,月度饲料产量数据同比均有明显增幅,7—9月环比持续增加,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3036万吨,环比增长3.4%,同比增长5.0%。
与此同时,钢联对国内主要油厂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4日,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库存下滑,豆粕库存上升,未执行合同上升。其中大豆库存751.29万吨,较上周减少17.41万吨,减幅2.26%,同比去年增加192.82万吨,增幅34.53%。豆粕库存105.46万吨,较上周增加7.84万吨,增幅8.03%,同比去年增加0.18万吨,增幅0.17%。
大豆牛市来袭?
随着大豆和豆粕价格持续波动,接下来影响大豆走势的因素引发外界关注。对此,侯雪玲表示,中美关系依然是美豆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中美能否达成大豆长协,决定美豆中长期价格区间。其次,南美大豆产量、种植节奏、天气状况以及最终出口装运速度,决定美豆出口窗口的长短。此外,美国2026—27年生柴政策何时落地,决定美豆压榨前景。短期内,在中国采购预期下,美国大豆1080美分支撑有效。
与此同时,赵玉也表示,目前外盘提前交易美国大豆重返中国市场的乐观情绪,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上涨的逻辑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倾向于美国大豆价格反弹至目前的1100美分左右,此轮反弹已对中美和谈的反应较为充分,短期暂无继续上行动力。
“有市场人士认为美国大豆将重回成本线上(1170美分/蒲左右),这一观点我们并不完全认同。一方面类比参考特朗普1.0时期,中美和谈并未使得美豆重返成本线,仅是趋近成本下沿。另一方面,当前全球大豆仍处于供应过剩的大背景,南美的丰产预期压力将持续压制美豆的上行空间,具体可参考去年美豆上市期间外盘表现。”赵玉称。
针对国内大豆和豆粕期货价格走势,侯雪玲表示,在国内12月船期和1月船期大豆采购完成前,豆粕期货盘面的成本支撑强,豆粕价格偏强震荡。如果12月船期和1月船期大豆采购结束,豆粕期货将重回供应宽松逻辑,价格预计偏弱震荡。
短期来看,赵玉表示,市场继续等待国内是否以储备采购美豆并进行轮换的方式达成了协议,若上述情况确认,盘面或将再度下行。因此,目前说见底还为时尚早。中期来看,我国本年度大豆供应不缺这一逻辑已成市场共识,当前2601合约仅剩的利多可能性,仅在于南美播种季天气仍存变数,若美豆明年一季度来华得到证实,2603合约支撑逻辑同样走弱,将跟随2601合约同步下行。操作上来看,在南美天气形势尚不明朗之前,谨慎抄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