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1 02:42:59 股吧网页版
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吴婧

  金秋京华,谋篇定向正当时;复兴征程,发展动能蓄势涌。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这份承载着时代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战略核心位置——既稳稳承接“十四五”创新驱动的坚实步履,更清晰锚定“十五五”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的关键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论断,既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邃洞察,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为“十五五”时期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增长潜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深嵌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技术革命性突破撕开创新口子,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打通转化堵点,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夯实发展底盘。进入“十五五”,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结构转型压力凸显,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色的“必答题”。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锚定科技创新“核心引擎”,筑牢自立自强根基。《建议》剑指关键领域,明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要打破“卡脖子”枷锁,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十五五”时期的科技创新,既要“顶天”突破原始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下功夫,更要“立地”推动成果转化,打通“实验室—生产线—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纸上蓝图变成车间里的轰鸣、货架上的产品,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守好因地制宜“实践准则”,走出精准施策之路。新质生产力不是“千城一面”的复制模板,更不是新兴产业的“专属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一要求藏着实事求是的发展智慧。东部地区可聚焦未来产业布局新赛道,在类脑智能、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抢滩登陆,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阵地”;中部地区可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让“数字菜篮子”“智慧农田”点亮乡村振兴;西部地区可依托风光水等清洁能源禀赋,发展光伏、风电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绿色低碳的新质生产力样板;东北地区可推动重工业智能化升级,让老工业基地重拾“工业脊梁”的底气。唯有立足本地禀赋、找准发展支点,新质生产力才能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强化系统协同“保障支撑”,凝聚改革合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是某一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维联动”,需要系统思维下的协同发力。产业端,要用“人工智能+”为制造业“强筋健骨”,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守住制造业合理比重这一“压舱石”,让实体经济根基更牢;区域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壁垒,譬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铸就雄安新区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技术“抱团攻关”,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构建创新共同体等,让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制度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防护网”、优化科技评价的“指挥棒”,让科研人员敢闯敢试、企业敢投敢创,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唯有各环节同频共振,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搭建起“四梁八柱”。

  征途万里,风正劲帆满;重任千钧,再启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新质生产力不是偶然的“风口”,而是时代赋予的战略机遇,不是轻松的“备选项”,而是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时不我待”的干劲、“蹄疾步稳”的定力,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必将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注入奔涌不竭的动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垒起坚不可摧的基石,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