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站稳4000点大关。随着今年A股市场不断走高,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热。数据显示,年内新成立基金数量已有1209只,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尤其亮眼,年内发行份额超3400亿份,占总规模的36.69%,规模占比为近十年内的最高水平。
股票型基金发行量达近十年高位
10月基金发行市场即将落下帷幕。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下同),截至记者发稿,10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共60只,合计发行份额为528.16亿份。
尽管受到假期影响,10月基金发行规模环比有所下降,但从单只基金来看,10月单只基金平均发行规模同样达到了8.80亿份的年内次高水平,今年2月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1.96亿份。
从全年视角来看,伴随着年内A股市场的持续走高,资金借道公募基金布局的步伐也不断加快。Wind数据显示,尽管距离2025年结束仍有两个月,但年内迄今新成立基金的数量已有1209只,超越了2024年全年的1135只。规模方面,年内新成立基金规模合计约为9484.12亿份,相较2024年全年的11838.33亿份仍有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股票型基金的发行尤为亮眼。据Wind统计,截至记者发稿,年内股票型基金的新发数量达684只,发行份额合计为3479.76亿份,占总发行规模的36.69%。其中,年内股票型基金的新发数量、发行规模占比均位列近十年的最高位;发行份额位列近十年次高位,仅低于2021年的3762.22亿份。
从单只基金来看,今年以来有7只产品发行规模达到或超过60亿元。其中,东方资管旗下的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以65.73亿元的募集规模位居榜首,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A、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天弘中债投资级公司信用债精选这3只产品的募集规模紧随其后。
从基金类型来看,上述募资规模达到或超过60亿元的7只产品有5只为债券型基金,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和富国盈和臻选为FOF基金。今年以来不乏首日发行就宣布提前结束募集的FOF产品,包括华泰柏瑞盈泰稳健3个月持有FOF、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FOF等均实现一日售罄,提前结束募集。
年内基金发行火热与A股市场的亮眼表现关系密切。据Wind统计,截至10月29日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今年以来分别上涨19.83%、31.46%、55.22%。A股市场5000余只个股中,4477只年内收涨,占比超八成;其中468只股价涨逾100%。
机构热议四季度投资主线
展望后市,博时基金认为,应坚守产业高景气核心主线,包括TMT、高端装备、有色、创新药等领域。四季度政策窗口期聚焦“十五五”,关注反“内卷”、统一大市场等政策背景下大消费、顺周期等方向的交易性机会。当前红利风格仍偏逆风,但配置性价比逐步有所抬升。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从资金供需两端看,四季度股市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凸显。在资金供给端,“资产荒”背景下,银行理财、保险等长期资金的“配置压力”持续释放,推动资金向股市迁移。在此背景下,两类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一是高股息蓝筹股,这类标的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当前平均股息率显著高于债券收益率,且业绩稳定性较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二是高景气成长股,聚焦新能源、AI算力等赛道,尽管短期存在估值波动,但这些赛道的长期业绩增速明确,能够满足部分追求收益的资金对“成长性溢价”的需求。
“近期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明显超涨,短期涨幅过大,建议投资者在成长与价值间进行均衡配置,以应对外部扰动可能引发的成长风格大幅波动风险。”南方基金表示,四季度有两条主线:一个是货币财政发力,降准降息必要性上升,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投放,基建投资有望提振;另一个是“十五五”规划指引。
港股市场方面,南方基金认为,2024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虽近期因A股震荡小幅回流,但成交占比及公募基金持仓权重仍处高位。中期看,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其表现受国内经济基本面与美元流动性双重影响——恒生指数与美元指数呈典型负相关,今年美元走弱助推港股走强,叠加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形成估值与资金面的双重支撑。从中期维度来看,对于港股的方向建议保持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