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总体方向与重点任务。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科技自立自强、内需扩大、绿色转型、高水平开放”等核心战略方向,为汽车产业划定了高质量跃升的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汽车产销与新能源汽车已经领跑全球,出口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是如何实现《建议》中提出的“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强化数字增长背后的含金量成为了重要命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成功是开放的结果:四十年的合资合作,正是在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开放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典范。现在的领先是升级的开放:今天,我们以“自主开放”的姿态,将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向全球。这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出口,而是技术、标准、品牌和绿色生活方式的综合输出,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未来的方向是规则的对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要更深入地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在碳排放、数据安全、智能网联标准等领域的规则制定,实现与全球市场的“软联通”。
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迸发”
记者注意到,《建议》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和“新质生产力载体”,其战略地位正在进一步提升。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历史性转变的最前沿。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这同样是其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提振内需、带动产业链发展、承载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提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制定发布系列重点标准,加强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了解,“十五五”期间,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进入以智能化为引领的下半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引领、落实“双碳”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能和关键领域。智能化竞争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也是行业和企业重点布局的焦点。
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认为,AI正在引领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将根本性重建产业的底层逻辑、彻底性重塑产品的价值模式、颠覆性重筑科技的创新范式、系统性重构用户的体验生态,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的每一个价值环节,成为产业价值升级、产品竞争升级、科技创新升级、场景需求升级的最强劲引擎。
《建议》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为汽车产业转型指明了“融合化”发展方向。作为实体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汽车产业正成为“车—能—路—云—城”多维度融合的核心枢纽——在跨界协同层面,深度推动与新能源领域(如动力电池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换电模式与储能体系衔接)、信息通信产业(如5G—Advanced/6G技术与车联网全域覆盖、算力网络与自动驾驶云控平台协同)、交通运输行业(如智能交通信号灯联动、车路协同式道路设施升级)的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在产业链贯通层面,以融合思维带动上游关键材料(锂电、稀土、复合材料)、中游核心部件(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系统)、下游服务生态(充电服务网络、车后市场数字化运维、汽车金融科技)的全链条价值升级,形成“制造 + 服务 + 生态”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从规模领先到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建议》明确提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战略要求对“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汽车产业而言,正推动其从过去关键环节的“单点突破”加速向全链条、多维度的“系统安全”升级。
事实上,对汽车产业而言,“安全”内涵极大扩展。例如供应链安全:确保关键原材料(如锂、钴)、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功率半导体)的自主可控,避免“卡脖子”风险;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随着汽车成为“移动的数据中心”,数据出境、隐私保护、车辆网络攻击防护将成为企业必须跨越的红线;产品本质安全:智能驾驶功能的安全可靠性将受到最严格的监管。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指出,新阶段、新征程,安全已成为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既是应对网络安全新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夏表示,目前部分车企已将安全纳入“十五五” 发展规划或年度重点任务,未来在政策牵引与合规驱动下,企业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将进一步提速,高质量安全产品与服务将成为产业发力的主流方向,安全检测场建设及复合型评测、深度渗透检测等服务将助力车辆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近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十大成果》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构建起系统性、全维度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紧扣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商业化落地全链条,形成“开拓”“引领”“强基”的进阶路径,在技术创新、安全监管、国际协调等领域迈入新阶段。
同时,我国正在编制专项规划,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辛国斌提到,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组织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芯片等关键技术突破。促进跨界融合,深入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支持共建可信数据空间。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等相关标准制定,优化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深化开放合作,支持中外企业深化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表示,将强化对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的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OTA升级活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确保产业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持续完善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汽车电子、智能座舱、网联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