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高慧超实习生劳倩岚佛山报道
在低空领域声量不显的顺德,正在“闷声干大事”:半年之内,两大重量级项目相继落子。
今年8月底,中通拟斥资50亿打造的大湾区空地一体智慧运营中心落户顺德,剑指低空经济融合生态;此前6月,智荟港·伦教科技园开放即迎低空企业签约,这个总投10亿元、占地80亩的园区,将建成低空产业重要载体。
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万亿级新赛道,各地竞逐热潮迭起。顺德,能在此时悄然成为低空经济“价值洼地”。其核心竞争力,根植于数十年积累的制造硬实力,以及对现有产业的“顺势延伸”与“跨界整合”。
低空飞行器零部件有70%~80%与新能源汽车、家电重合,而顺德作为“中国家电之都”,在家电、电机、铝合金轻量化材料等领域技术成熟、供应链完备,能直接承接无人机机身、关键零部件等的制造,无需从零搭建产业体系。
依托智造基础,顺德不仅能聚焦低空制造,还可拓展维修保养、智能感知终端等上下游业务。譬如,将智能家电、机器人领域的传感器技术迁移至智能飞行场景,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形成“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洼地”的形成,既需产业硬实力,也需先行先试的“软环境”。顺德早已跳出“等待政策”的被动思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应用,为低空经济发展铺路。
早在去年6月,顺德便建成“5G+AI”无人机城市管理系统,部署34个固定式、4个移动式无人机机场,实现十个镇街全覆盖。如今更计划加码小型起降点与大型起降场建设,超前布局基础设施。
从政府执法的全域无人机巡查,到探索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民生应用,顺德正将“低空工具”转化为“城市动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顺德庞大的物流需求为低空物流提供了天然试验场,有望率先实现“空中送货”的商业化落地,形成可复制的场景经验。
在大湾区低空版图中,顺德的“洼地”价值更体现在“不抢风口、只做支点”的错位发展思路上。
相较于广深等城市聚焦低空管理、整机研发,顺德精准锚定“低空制造”赛道,重点发展材料与零部件产业。这种定位既能避开同质化竞争,又能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链互补——广深研发的无人机,可依托顺德的供应链降本提质;广深在低空领域的科技创新,也能牵引顺德低空制造向更高水平方向升级,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从“家电王国”迈向“低空制造重镇”,顺德用制造基底夯实“洼地”根基,用先行布局打开“洼地”空间,用协同思维放大“洼地”价值。在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中,这样的“实干型洼地”,注定会成为极具潜力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