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琼斯)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发表了题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署名文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这是‘十五五’时期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举措,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指明了方向。”潘功胜在文章中称。
潘功胜指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旨在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体制机制安排,动态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
如何准确把握科学稳健的内涵和要求?潘功胜表示,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条件与支持经济潜在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重点需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这三方面关系。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多维度推进。”潘功胜表示,一是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二是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三是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四是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五是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其中,针对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潘功胜表示,逐步构建短中长期搭配、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指标,为更多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创造条件。
就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潘功胜明确,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进一步畅通由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完善贷款利率定价基准,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关于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潘功胜表示,我国是大型开放经济体,要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发挥好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为自主、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为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潘功胜提出,要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传导效能,持续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资金空转。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等政策在需求管理、结构调整方面的协调配合。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宣传和市场沟通机制,以专业、务实的立场,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潘功胜还明确了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二是做实覆盖全面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三是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四是建设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五是加强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安全能力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