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总体稳定。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
10月份,受“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等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上月放缓,PMI降至49%。从历史数据来看,往年同期多有下降。今年10月份受十一中秋双节长假扰动及外部因素影响,制造业短期波动相对明显。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有所下降,指数降幅在0.1至2.6个百分点之间。
结合分项指数以及分行业指数变化来看,10月份制造业出口明显收紧带动需求整体偏弱运行,企业生产活动小幅放缓,大中小企业运行均有所承压,但新动能和消费品制造业保持稳中有增,市场价格仍有积极变化,宏观经济仍有趋稳运行基础。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0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下回落,且多数分项指数均有回落且位于荣枯线之下。订单类指数下降表明需求收缩仍呈发展态势;受其影响,生产指数明显下降且回到荣枯线之下;出厂价格指数在荣枯线下继续下降。
张立群指出,总体看,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继续发展,宏观经济总量供大于求的失衡继续发展,需求不足对企业生产投资的制约更为明显,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要高度重视这一苗头,显著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力度,有效扩大需求,增加企业订单,尽快带动企业生产投资回暖,就业形势好转,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消费需求回暖。尽快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略有回升
10月,在中国非制造业PMI各单项指数中,存货指数、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有所上升,升幅在0.2~1.1个百分点之间;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持平;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较上月有所下降,降幅在0.2~3.6个百分点之间。
今年以来,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保持在50%及以上的水平,10月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继续趋稳运行,需求侧相对稳定。在供需相对稳定的带动下,上下游价格有积极变化,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较上月均有小幅上升,分别升至49.4%和47.8%。细分指数变化显示,节日消费带动作用明显,基础建设投资相关活动有加速启动迹象,企业乐观预期有所升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认为,10月份,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微幅上升,今年以来保持在50%及以上的水平,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继续趋稳运行,需求侧相对稳定。节日消费为非制造业趋稳运行带来支撑。居民出行、购物、旅游、文体娱乐以及住宿餐饮消费均有良好表现。
另外,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以上,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明显上升,升至53%以上,景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3%以上,文体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且指数均升至55%以上,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以上。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以上,企业预期也较上月明显上升,显示基础建设投资活动有加速启动迹象。
总体来看,非制造业继续趋稳运行,投资和消费相关活动均有积极变化。企业预期有所升温,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6%以上。随着稳增长相关政策效能的逐步释放,四季度内需动力将继续强化,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