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赛事一般在深秋季节举行,温度适宜,看起来和热射病并无关联,但在近几年的秋冬季马拉松赛事中,均有媒体报道国内外选手出现热射病,危害身体健康的相关事件。“这是不典型热射病引发的症状,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安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宋青提醒,在马拉松比赛活动中,选手们要警惕此症状带来的健康隐患。
虽然秋冬季没有太阳的暴晒和过高的气温,但人在剧烈运动中仍会产生大量热量,一旦超过机体的散热极限可能会引起热射病,尤其是不典型热射病。近年来不典型热射病患者逐渐增多,增加了快速准确识别热射病的难度。宋青指出,不典型热射病的主要特点包括发病环境达不到高温、高湿的标准,甚至在寒冷环境下发病;核心体温40℃)表现,从而忽略了热射病的诊断。
此外,大众对热射病的认知并不全面,往往认为该病只会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发生,使跑者降低了警惕,认为头晕、胸闷等症状是单纯运动引起的,坚持完赛反而加重病情。
参赛选手如何预防热射病?宋青建议,比赛前,选手一定要准确掌握自身的身体状态,赛前主办方在报名时会严格审核选手身体条件,心脏病患者,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感冒患者,肥胖超重者,无运动基础者,年纪过小或过大者这六类人群不宜参赛。尽量选择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比赛,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提前了解比赛日的天气情况,如有突发升温可能,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如选择透气排汗的衣物、带足盐丸/电解质液、保证充足睡眠等。
比赛中,一旦身体出现“烫”“晃”“晕”“乱”等热射病的前驱预警信号,一定不要强迫自己继续完赛,及时向最近的医疗保障人员求助,启动紧急降温措施。
比赛后,身体产生的热量不会立即消失,选手要及时补充水分,特别是富含钠、钾等电解质的饮料,并做好拉伸放松。
宋青强调,即使在秋冬季节,马拉松爱好者也需警惕不典型热射病的发生,“热射病虽然发病凶险,短时间内可累及多个器官,但训练前后遵守热射病‘8-4-6’黄金法则进行科学防护,是可防可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