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有着看似矛盾的现象——经济数据不强、但风险偏好回升、红利反弹,为什么会这样?是暂时的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关键点在于理解经济下行与风险偏好波动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的下行周期,如果只是经济体内部产业周期的兴衰轮转,不涉及到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趋势变化,那么其对总体影响幅度有限,影响时间较短。那如果涉及到资产负债表的波动呢?经济下行压力叠加资产负债表萎缩会怎样呢?
举个例子,一个家庭,如果作为重要资产的房子的价格下跌(类比资产负债表萎缩),同时家庭收入下降(类比经济下行),那么就会带来房贷占比变相增大,家里现金流捉襟见肘,此时家庭成员就会想方设法赶快还贷,被动地去一下杠杆,此时家庭的不稳定性就会上升。
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就有此类担忧。但是过去一年针对核心风险点的精准施政(大规模化债、财政发力稳消费、稳定资本市场)让我们正在从一场潜在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中走出来。而加速对外开放、推进国内大市场的发展,呵护资本市场、推进法治解决资本安全性担忧和增加国内吸引力,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跨境资金外流的有效举措。
投资者意识到,最坏的时期正在被政策全力托底,系统性风险在降低。因此,风险偏好的回升是对政策“治本”方向的提前定价,它领先于滞后的经济数据。这领先也就驱动了资产价格的转向。因此,开头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风险偏好的回升不是短暂的反弹,而是一个新趋势的开始。
那么红利的反弹是不是暂时的呢?在“经济下行时”,红利资产作为“避险资产”受到追捧,但是当风险偏好修复的初期,市场无风险利率的锚在重塑(资金供需变化是主要原因),对稳定高分红资产的价值重估是趋势性的。
因此,红利的吸引力源于“风险消退”和“价值重估”的双重驱动,其基础比过去更为牢固。而且,当前政策致力于修复经济和现金流,这本身也增强了红利资产背后企业现金流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