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行的2025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军企业,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携其在城市更新、智慧管理、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与标杆工程参展,呈现以科技之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匠心打造“年轻化”标杆
重塑城市高架新生命
始建于1993年的中国首条城市快速路环线——上海内环高架,最初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设计,至今已“服役”超过30年。30多年来,内环高架见证了城市的高速发展,始终承担着上海交通动脉的重要使命。
为进一步提升设施性能、保障运行安全、升级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2022年至2025年期间,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以“更新牵头方”身份,与隧道股份路桥集团、城市运营、城建物资等一道,集成全产业链优势,全程参与了全国首个城市核心区域高架基础设施大规模升级试点工程——上海内环高架“年轻化”1至4期提升改造工程。
“实现‘边运营边手术’,力求‘无感更新’,更新期间日间车道数不变,夜间半幅封闭,精雕低影响更新标杆工程,公众总体满意度达95.37%。”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项目负责人周旋介绍,“我们全程以‘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理念,聚焦桥梁结构、附属设施、智慧运维、环境景观四大维度,整体提升安全性能与智能化水平,建立内环高架健康档案与数据资产,打造‘可控、可感、可追溯’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样板工程。”
项目的开展,也标志着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运营的、目前唯一专注于“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的省部级城市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国城市高质量更新中的示范效应和辐射能级实现飞速提升,为进军超大都市圈更新、智慧交通、韧性城市等新兴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告别传统施工模式
技术革新优化民生体验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排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管”,其安全畅通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立足民生需求,成功研发并应用地聚增强复合砂浆非开挖修复技术,该技术已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该技术聚焦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箱涵及检查井等基础设施的非开挖修复需求,以高强度、抗渗性能优及低碳环保为核心优势,为城市基础设施耐久性和韧性提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以科技力量为城市管网实施“微创手术”,保障居民生活安心、城市运行高效。通过智能喷涂设备,将地聚增强复合砂浆均匀喷涂在结构内壁,形成均匀连续的内衬,与原有结构形成叠合结构,犹如给管道、箱涵及检查井穿上“金钟罩”,可快速修复内壁裂缝与脱落问题,形成连续致密防护层,有效提升抗渗与承压能力;无需破路即可完成修复,从清理、喷涂到固化,一体化设备实现“即修即走”,单次作业窗口所需时间短。
地聚物材料集无机防腐砂浆与水泥基材料的优点于一身,能在2小时内实现初凝、6小时内终凝,快速固化大幅缩短施工停水时间,使施工周期缩短约60%;全程无噪音、无扬尘,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更能让修复后的管道使用寿命延长至20年以上。这一技术在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人员密集敏感区域应用时,“静默施工”优势更为凸显,真正实现“修管道不扰民”。
目前,该材料及配套设备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覆盖材料制备、设备设计、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同时,城建设计集团积极引领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行业标准和规程的编制工作,通过“设计-研发-应用”全链条整合,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与数字化手段结合,构建智慧管网管理体系,让隐蔽工程实现可见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