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多功能活动室、护理站、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完善齐备。在照护人员的悉心陪伴下,长者们或挥毫写字,或静心阅读,或围坐下棋,处处洋溢着安宁与温馨。
来自香港的陈叔,是在家人的陪伴下,通过“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入住这里的香港长者之一。他的选择,折射出一个日益显著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香港长者,正选择“北上”养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福利署最新公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参与“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养老机构将增至24家,分布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8个大湾区内地城市,进一步促进粤港两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其中,远洋椿萱茂成为内地唯一一家两个项目均入选该计划的服务品牌。
趋势:北上养老成港人新选择
香港正面临快速老龄化的挑战。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2022年至2046年香港人口推算》,剔除外籍家庭佣工后,65岁及以上长者比例将从2021年的20.5%攀升至2046年的36.0%。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逐步成型,为跨境养老创造了现实条件。近年来,广东省民政厅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先后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粤港两地养老合作的备忘录》及《有关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合作意向书》,推动大湾区养老合作进入快车道。
香港特区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显示,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65岁或以上的香港老人选择在广东省定居,较过去十年激增40.5%。
椿萱茂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表示,“香港本地养老院轮候时间普遍较长,平均超过三年;私立机构月费高达2万至4万港元,普通家庭难以负担。相比之下,广州等大湾区城市的养老费用仅为香港的1/3至1/2,居住空间更宽敞,配套更完善。加上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小时生活圈’已基本形成,为跨境养老提供了极大便利。”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已成为衔接香港养老需求与内地专业服务的重要桥梁。申请者需满足三项基本条件:香港永久性居民、年满65岁、经评估属“中度照顾”需求(即日常生活中需照护人员协助)。
陈思进一步表示,“香港长者北上养老是一个发展趋势,政策也正逐步覆盖不同类型的长者。‘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主要面向中度功能受损长者。通过精准分类与多元渠道,有序引导养老迁移,有助于缓解香港的老龄化压力。”
跨境养老优势显现,椿萱茂强化失智照护布局
早在2019年,椿萱茂就与香港乐善堂展开合作,邀请香港长者实地体验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品质养老服务。2023年,双方签署《湾区院舍照顾服务合作备忘》,全面深化养老照护合作。
“我们每月都会组织有入住意向的香港长者及家属参访椿萱茂项目。试住体验后,多数长者会选择正式入住”,广州椿萱茂运营总监、椿萱茂(广州兴业)老年公寓总经理侯湘华介绍。
椿萱茂成立于2012年,是远洋集团旗下国际化高品质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在跨境养老与失智照护方面积累了专业优势。其已全国布局近30家连锁机构,形成CLRC长者社区、CB老年公寓、CBN护理院全产品线,累计服务长者超万人。
今年9月,继椿萱茂(广州兴业)老年公寓之后,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也入选“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进一步拓展其在大湾区的失智照护网络。
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位于天河区科学城核心地段,设有367张床位,依托三级诊疗机制与专业康复团队,为长者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院内配备全科医生、护士及康复师团队,医疗设备先进,可开展日常诊疗与健康管理。
在认知症照护方面,椿萱茂引进国际领先的失智照护方法,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打造出非药物干预解决方案——“忆路同行”(Memory Journey),为认知障碍长者提供个性化专业照护。公寓周边半小时车程内还有多家支持香港医疗券的医疗机构,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等三甲医院。
为更好地服务香港长者,院内大多数员工掌握粤语,实现沟通“零障碍”。椿萱茂(广州科林路)老年公寓总经理吴艳介绍,“餐饮方面我们融合港式风味,每周安排经典港式下午茶;活动设计也充分考虑长者身心状况,在楼层公共区域组织观看TVB经典剧集等文化休闲,让长者真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目前,通过“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入住椿萱茂广州两个项目的香港长者已达数十位,普遍对服务品质表示认可。
相关政策优化在持续推动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家级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广州在2025年10月由市民政局牵头、市老人院主导编制的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指南》正式发布。叠加“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持续推进,以及大湾区养老护理员“一试多证”等政策落地,粤港澳三地正携手探索养老服务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路径。
当前地域差异已不构成跨境养老的主要障碍,相关政策的优化与衔接工作也在持续推动。 例如医疗保障方面,香港长者需在广州连续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满6个月,方可办理居住证,这一等待期影响了部分长者在内地就医的意愿。已有企业建议相关部门缩短办理时间,争取实现“入住即可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