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味品行业在过去十年间市场规模从2595亿元增长至5500亿元,实现了规模翻倍的跨越式增长。其中,酱油依托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优势,拥有稳定且庞大的消费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达1041亿元,常年占据调味品行业约四分之一左右的份额,发展稳定。但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酱油消费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行业正步入以“品质重构”为关键词的转型深水区。
在此背景下,“配料干净”酱油不再只是小众需求,而是成为推动酱油消费升级和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益普索 Ipsos发布《配料干净酱油品类发展和趋势》报告,通过对品牌端、渠道端及消费者端的深入调研,多角度探讨新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对配料干净酱油的需求及消费变化。
1.
行业发展:三端协同,共推产业发展
当前,酱油产业格局在政策引导、消费意识觉醒与渠道变革的三端合力驱动下正经历深刻调整,配料干净酱油品类实现双位数增长。

产业端:新常态下推动产业优胜劣汰;国家供给侧改革持续推动酱油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品质”双轮驱动
消费端:消费者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更愿为健康与品质买单
渠道端:线下商超与线上零售的模式创新,也为中高端酱油铺设了更宽的快车道

预计未来三年,配料干净酱油在零售端的品质酱油市场规模中,占比将提升至63.9%,配料干净酱油未来将逐渐在酱油的品质消费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2.
消费人群:在多元生活节奏中,共同追求“品质健康”
尽管消费者身处不同的人生阶段,生活节奏各异,但无论外在状态如何,他们都正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个人与家庭的健康管理,并通过提升饮食品质来寻求对生活的掌控感与幸福感。

基于对健康要求的严格程度和厨艺水平两大维度,益普索将健康酱油的目标人群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健康专注者、风味优先者及健康美食家,不同人群在消费需求和习惯上呈现出明显差异。




3.
消费场景:从轻调味到重烹饪,酱油角色动态演变
消费者对酱油的需求,随烹饪场景中口味的“由轻到重” 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酱油在不同烹饪场景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轻口味菜肴中它是“隐形配角”,重口味烹饪中则晋升为“风味基石”。随着口味的加重,消费者对酱油的酱香、上色能力和耐煮性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为中高端酱油产品带来明确的场景切入机会。

炒菜、红烧、焖炖等是酱油主要的应用场景。风味优先者是使用场景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人群。

4.
认知及态度:配料干净=健康+高品质+好味道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67%的消费者认为配料干净酱油是更健康的酱油,但也是高品质、带来好味道的象征。尤其是对于风味优先者而言,配料干净是高品质的重要体现,若非严格意义上的配料干净,很难吸引到他们的关注。

但在实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产品的口味和品质仍然是消费者优先考虑的因素,68%的消费者将其列为关键驱动因素,其次是产品配料(57%)、品牌知名度(33%)等因素。消费者在追求配料干净的同时,并未降低对酱油口味的要求,“既要配料干净,又要口味出色” 成为消费者对酱油品牌提出的核心要求。

随着配料表关注意识的提高和配料干净酱油品类的日渐成熟,消费者对酱油 “配料是否干净” 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判断标准。通过查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色素(69%)是被更多消费者采用的判断方式。

同时,消费者对酱油品质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也相对成熟,三类人群对于酱油品质的判断能力和依据并没有明显差异。

5.
酱油购买渠道:商超为主,细分渠道各具潜力
商超仍是酱油销售的主战场,中大型综合超市 / 连锁超市是消费者购买配料干净酱油的主要选择,占比达 75%。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等品质导向渠道以及线上平台也在快速崛起。
不同人群的渠道偏好显现分化:健康关注者倾向就近购买,风味追求者则更青睐批量采购与线上便捷购物,提示品牌需布局差异化渠道策略。

结语
当健康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饮食选择的重要考量,配料干净酱油也正悄然走进更多中国厨房。这一趋势的背后,是饮食消费从 “满足基础需求” 向 “追求品质健康” 的升级,更预示着酱油行业进入以 “健康、品质、价值” 为核心的竞争新阶段。对于酱油品牌而言,唯有聚焦核心需求,将“健康属性”“风味表现”与“透明配料”深度融合,通过持续研发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进而推动整个酱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备注:
1.报告中,“配料干净酱油”指产品配料表中仅包含以下成分的酱油:大豆、水、小麦、盐,不包含其他添加成分
2.报告中,“品质酱油”指各品牌配料干净、有机、减盐、零糖等酱油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