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时期国内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20%。于10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为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夯实制度基础。
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行业当前的战略共识和统一行动。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积极发力,采取多种举措做强绿色金融。央行通过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评价和激励约束。政策性银行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做深做细做透绿色金融服务,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金融资源,确保金融活水高效精准灌溉。证券行业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开发各类绿色主题基金,持续构建可持续投资产品体系,引导更多资源向低碳环保领域集聚,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要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积极总结前期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和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方法。要在传统信贷基础上着力深化和拓展绿色信贷,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支持企业低碳技术改造。证券机构要积极发行与承销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项目。持续推动碳金融与环境权益业务,为控排企业提供碳配额质押贷款、碳资产托管及交易清算服务,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围绕低碳服务积极开发衍生品,支持参与排污权、用能权、绿证等环境权益的交易结算,提供配套融资服务,助力环境权益市场化流通。
发展绿色金融,还要积极推动跨界协同与生态共建。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积极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横向协同,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商业银行应从单纯提供信贷资金向组织构建绿色生态的综合服务功能转化,加强战略引领,推动创新服务,抓好风险管理,实施生态联动,引导各方资源向低碳领域聚集,探索自身业务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证券行业要积极发挥资源整合、价值发现与生态构建的多重功能,通过绿色融资服务为实体经济注入低碳资本,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通过基础设施与标准建设优化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