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31 04:06:00 股吧网页版
美国“金穹”为何防不住俄罗斯“海燕”?奥妙在于突防方式
来源:上观新闻

  俄罗斯总统普京29日表示,俄不久前成功完成试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启动时间短且射程无限。他在日前视察俄罗斯联合部队集群某指挥所时说,“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已完成“决定性试验”。普京还表示,“海燕”是一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要使该武器投入使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俄罗斯获得更多筹码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是核军控体系逐步调整的产物。近年来,美俄在地缘政治领域的矛盾逐渐尖锐,并映射到核军控领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也陷入僵局。处于弱势一方的俄罗斯为保证手头上几乎唯一可打的牌核武器保持有效性,投入巨资发展具有“非对称优势”的核打击载具,“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应运而生。2018年,俄罗斯首次公开“海燕”导弹的研制情况。 2023年10月5日,普京宣布,“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成功进行试验,其研制工作接近完成。

  对于俄罗斯来说,该型号导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是对美国反导系统的战略对冲。近年来,美国的反导系统日趋成熟。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宣布确定“金穹”系统的架构,预计投资1750亿美元,在3年内建成。该系统旨在构建全球性、多层次、多领域的导弹防御系统,并公开宣布在太空中部署拦截器。而“海燕”核动力战略巡航导弹的突防方式,超出了美军现有和可预见未来部署的反导系统的拦截范围,可以实现有效战略对冲。

  二是提供了新的威慑方式。据相关资料介绍,这种核巡航导弹“一天之内可绕到地球另一端”,探测难度更大;与太空部署相比,虽留空时间不及卫星,但兼具陆基与空基核威慑双重特性。同时,传统防御也面临挑战,直线突防反导系统难以应对多方向、无固定轨迹的曲线渗透,需转向全域监控,显著提升防御成本与难度。“空中待命威慑”的隐蔽性更强,相比发射架待命,空中巡航状态更难被探测和摧毁,形成“看不见的核威慑”。由于该型导弹采用核动力,因此其射程几乎是无限的;而多变且很难预测的飞行轨迹无疑使反导系统的拦截难度大幅度提升。这种核威慑作用还具备心理战的特性。

  三是提供了对美外交的工具。特朗普上台后,美俄关系并未如预期般改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22日宣布美国制裁俄罗斯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并敦促俄罗斯与乌克兰立即停火。俄罗斯只能通过强硬手段进行应对,争取通过这种方式使西方国家停止进一步行动。

核军控不信任度提高

  俄罗斯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将会对其与西方的关系产生不小的影响。

  首先,双方在核军控领域的不信任将会增加。“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核武器载具登上舞台,作为回应,西方国家必然采取反制措施。这种螺旋式对抗的思维最终将会使得双方在核军控领域的不信任程度进一步提高。

  其次,特朗普政府将会可能因此寻求与俄方进行沟通。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精于算计和谈判以及施加压力,但绝不是一个愿意冒打核大战风险的强硬派。他有可能在判断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之后寻求与俄方进行沟通。虽然此举有可能对中期选举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比起与俄罗斯进行继续对抗的核风险,特朗普政府选择沟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最后,欧洲防务自主将会进一步提速。此次俄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尽管针对的目标是美国,但是欧洲却感到危机——如果俄罗斯的威慑战略达到既定目标,那么美国将有可能更置欧洲于不顾。为了自保,欧洲防务自主步伐将会进一步提速。

  在“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之后,普京29日表示,搭载核动力装置的“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试验取得重大成功。随着核武器的新载具不断出现,核威慑的方式也将因此发生变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