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再次下降。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同时,保险业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0%。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包括普通型人身保险和分红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最高值,以及万能型人身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是指在计算人身保险产品的保费和责任准备金时,保险公司预先设定的年利率,可以通俗理解为给客户“承诺”的回报率。该利率越高,保费越便宜;利率越低,保费则越贵。
去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了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今年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如何与市场挂钩及调整。
在具体执行层面,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来确定预定利率研究值。达到触发条件后,各保险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今年,保险业协会已发布4次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1月10日、4月21日、7月25日和10月29日发布的这一数值分别为2.34%、2.13%、1.99%和1.90%,呈三连跌态势。
对此,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随着市场利率中枢持续走低,与上述三大长期利率锚定的人身险产品利率研究值也在逐步下降。根据目前的情况看,预计这一趋势还会延续。
根据《通知》的具体要求,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数,同时,当险企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险企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与最新发布的研究值偏离度不足25个基点。因此,尽管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较此前有所下调,但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暂时无需调整。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保险业专家认为,人身险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初见成效,“报行合一”深入开展,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成绩显著,经营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从行业发展的挑战来看,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低利率环境是人身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因素之一。周瑾表示,根据天职国际最近完成的调查报告,市场利率下行是当前对人身险公司经营管理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他认为,要应对这一挑战,险企需要多管齐下,包括在负债端要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加大浮动利率的产品占比,并加大保障型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力度;在资产端要采用“固收+”的配置策略,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久期的协同来降低久期错配缺口;在经营端要通过客户经营模式和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经营效率以及降低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