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费者和媒体反映成都市共享充电宝存在“计费不透明”“归还困难”“设备老旧”等问题,这也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鉴于上述情况,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成都市消委会”)和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快速行动,与多方机构和企业沟通协调。
经多次反复协商,上述部门制定了《成都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以下简称“自律公约”),并引导美团、怪兽、悟空、街电(搜电)、小电、闪葱、咻电(豹力充)、考拉等8家主流企业进行签署,于10月30日正式对外发布。
自律公约主要内容包括:杜绝“模糊收费”,要求企业在租借页面或设备显著位置公示价格、计费方式、封顶价、押金政策等;避免“超额计费”,提供不少于5分钟的免费使用时长,计费时间单位压缩至15分钟以内,首个计费单位仅在超出免费时长后开始收费,杜绝“按小时凑整”;保障“出借电量”,共享充电宝出借时电量不得低于50%,特殊情况下低于该标准需提前明确告知消费者,确保应急充电需求。
此外,自律公约还要求:清除“霸王条款”,明确品牌方、合作商、运营方的责任边界,不得含有减轻企业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的不公平条款;完善“归还保障”,确保机柜空位充足,针对“网点少、柜满” 等非用户原因导致的无法归还,核实后可暂停计费,因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无法归还的,免除本次使用费用;强化“服务响应”,在设备、官方页面公布客服电话,开通在线客服通道,确保消费者投诉48小时内受理并提出解决方案,提升纠纷处理效率;严控“产品质量”,产品出厂前需抽样检测,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维护,对异常设备及时回收检测,避免老化、破损设备流入市场。
据悉,此次参与签署公约的企业覆盖成都95%以上运营点位,相关企业在公约发布后,将陆续更新软件功能并进行价格调整。
成都市消委会负责人表示,公约的发布是规范成都市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将会开展共享充电宝消费评议调查,对自律公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结果通报相关企业并督促整改落实。“充电虽小,民生事大。”随着《成都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正式落地实施,消费者“扫码即用、安心归还”的便捷服务体验必将成为常态,这不仅能让公众在应急充电场景中,持续增强消费领域的获得感。
当前,我国充电宝行业已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进入存量竞争与精细化运营阶段,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场景深耕和全球化布局巩固优势,同时面临合规成本上升与用户体验优化的双重挑战。
有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左右,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突破160亿元,同比增长28%。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亿人,日均使用频次超1.2亿次。场景应用不断渗透,从餐饮、交通等传统场景向文旅景区、工业园区、乡镇集市等垂直领域延伸,三四线城市覆盖率同比提升42%,县域市场订单量占比达35%。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已形成“四强主导+区域深耕”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通过资本整合、技术投入与场景垄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长尾企业则通过差异化策略生存。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怪兽充电覆盖全国320个城市,点位数超150万个,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推出“充电+广告”一体化机柜,广告收入占比提升至18%;街电与美团、支付宝达成战略合作,用户可在任意联盟设备借还充电宝,破解“借易还难”痛点,日均订单量突破800万单;小电科技深耕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点位数占比达65%,推出“迷你型充电宝”适配女性用户需求,定制化外壳设计提升品牌年轻化形象;鲲鹏共享实施“千城万县计划”,覆盖2800个县级行政区,设备总量突破120万台,通过“蜂窝式网格管理”实现单设备日均收益提升25%,用户复购率达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