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孩子跟着儿歌APP欢快哼唱时,谁能想到下一秒竟会弹出衣着暴露的女主播?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家长愤怒与担忧。
29日上午,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回应并致歉,称出现在APP上的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公司将立即进行整改与优化:下线所有第三方广告;完善广告审核与屏蔽机制;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功能。
一款儿童APP竟然“溜”进了低俗内容,审核到底是如何把关的,为什么总是用户先发现,平台的事先审查机制以及事后自查自纠为何总失效?这些低俗内容,不仅会对儿童身心造成影响,一些诱导性广告设计还易导致恶意软件入侵,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财产损失。
此前,宝宝巴士品牌客服表示,平台在审核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如出现低俗等不适宜的广告,属于“异常情况”。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对其发布的内容具有法定审核义务,尤其是儿童产品还应更加严格与审慎,一句“难免疏漏”恐怕很难说通,也无法推卸自身责任。
此次宝宝巴士陷入“成人广告”风波,其过于依赖第三方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也遭到质疑。据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9年的宝宝巴士是一家专注0-8岁儿童启蒙数字内容的原创品牌。根据其2021年提交的创业板招股书数据,当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中,APP广告合作推广占比高达70%以上。也就是说,其主要的变现方式是依赖第三方广告收入。这种模式虽能帮助宝宝巴士迅速实现流量变现,但却也埋下了巨大隐患。在其招股书中,宝宝巴士就曾明确提示过“业务模式高度依赖广告收入”以及“政策与用户隐私合规”的风险。
儿童数字生态的纯净,容不得半分侥幸与妥协,企业更不能将商业利益凌驾于儿童身心健康之上。避免儿童APP沦为低俗内容的流量猎场,宝宝巴士不仅需要从技术上加强审核把关能力,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对数字生态造成隐患。唯有重塑“儿童优先”的产品逻辑,才能找回启蒙教育的初心,为孩童真正打造一辆纯净的“宝宝巴士”。
特约评论员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