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商业转型提质,今天(29日),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21项主要任务,对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部署。
要点如下↓↓
完善城市商业布局体系
■ 开展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创建,结合城市更新,“一街一策”“一圈一策”推进现有步行街(商圈)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促进国内外优质品牌、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集聚,优化营商和消费环境,打造一批立足本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
■ 引导特色商业老街、工业遗址改造的创意街区、特色业态专业街区、旅游休闲街区等特色商业街区创新发展,面向所在区域、辐射全市范围的消费人群,以独特场景、新型业态和创新经营模式营造差异化消费体验,为城市商业体系提供支撑。
■ 在有条件的地级市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实现试点地区市、县主城区社区全覆盖。
推动城市商业业态升级
■ 在城市中心区域、重点步行街(商圈)、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集聚多元化业态、场景和服务,提升国际化、高品质消费吸引力,一站式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 支持符合条件的商店成为离境退税商店,扩大入境消费。
■ 发展仓储会员店、专业店等业态,实行储销一体、批零兼营,满足特定商品供货和消费者购买需求。
■ 因地制宜培育奥特莱斯、品牌专卖店、折扣店等业态,与旅游线路、休闲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国内外各层次优质品牌聚集地。
■ 鼓励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快闪店、买手店等新业态和动漫、游戏、电竞、运动等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小而美”“专而精”的特色店铺。
■ 支持临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一店多能”的邻里中心转型,配齐一店一早、一菜一修、养老托育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入娱乐、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搭载邮政快递、代扣代缴、再生资源回收等便民生活服务功能。
丰富优质商品服务供给
■ 促进国货“潮品”消费,鼓励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新消费品牌联动,打造一批“必购必带”的城市伴手礼。
■ 拓展外贸优品消费,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
■ 保障农产品消费,加强“土特产”品牌建设,发展净菜进城新模式。
■ 支持“商业+旅游”“商业+文化”融合发展,引导城市商业设施与旅游景点、历史建筑、演艺场馆等协同联动,开发富含地域特色的产品及服务。
■ 支持非遗相关产品和服务进入城市商业设施。
■ 支持“商业+体育”“商业+健康”业态发展,增加各类体育场地设施等服务消费场所供给,充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引流作用,开展配套消费促进活动,推动体育赛事进街区、进商圈。
优化城市商业空间利用
■ 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扩展现实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
■ 在运营端,完善城市商圈大数据平台功能,拓展全国重点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监测范围和时间频次,深入分析研判消费特点及趋势,完善用地规划、招商引资、物流管理、安全保障等智慧服务。
■ 在消费端,完善智能导引、精准营销、云上购物、沉浸体验等智慧商业新模式,推广一批“人工智能+消费”场景。
健全城市商业管理体制
■ 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优化城市商业主体及消费者办事体验,做到行政事项“一网通办”“一窗通办”。
■ 支持步行街(商圈)通过引入专业化运营队伍、成立商户联盟等形式,探索共管共治模式。
■ 统筹考虑线上线下、商品服务等不同业态特点,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和监管标准,整治“内卷式”竞争,建立公正平等、创新自由的营商环境。
■ 支持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推动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运营和服务设施设备改造,丰富门店网点布局。
■ 根据商贸流通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落实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诚信纳税、合规经营,支持城市商业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来源: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