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创新积分制“揭榜挂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科技部就《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中“推广创新积分制”政策举措细化形成“榜单”。地方因地制宜“揭榜”,在已有政策框架范围内开展先行先试,通过制定具体落实政策措施、开展改革试点等各类创新方式完成榜单任务,同时支持地方将创新实践和探索形成的好做法上升推广。
具体来看,榜单内容紧密围绕“推广创新积分制”政策举措,凝练出了四项榜单任务,分别是“构建创新积分制区域特色指标体系”“搭建创新积分制数智底座平台”“创新积分制应用场景拓展”“创新积分制在政府资源配置中的创新应用”。针对这些任务,《通知》对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榜单任务,结合实际研提可操作的揭榜方案,确保达成榜单完成指标。
对于创新积分制的作用,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积分制通过量化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为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和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了有力依据。企业、科研机构等一旦参与其中,便可直接获得一系列基于创新积分的联动政策支持,例如信用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专项担保计划等。此外,还能优先享受绿色通道上市、债券发行等多元化融资服务,这无疑将大幅提高它们的获贷率和融资规模,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陈晓华表示,创新积分通过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多维指标,能够将企业的“技术价值”巧妙转化为金融机构可量化的信用凭证,有效缓解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银行“敢贷愿贷”的积极性,降低了对抵押物的依赖,还能促使贷款利率下行。对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而言,更能帮助它们快速获得低成本资金,实现“以创新换授信”,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通知》着重强调了央地联动、科金协同对于政策落地的重要性,提出央地联动、科金协同赋能政策落地,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科技金融政策举措转化为科技创新主体获得金融支持的“实招”“硬招”,推动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对《证券日报》表示,要将科技金融政策举措转化为“实招”“硬招”,关键在于构建多维度、精准化的政策落实体系。要加强央地之间的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中央层面出台宏观指导政策,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实施,形成上下联动的政策合力。此外,还要促进科技与金融部门的深度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科技项目与金融资源的精准对接。对于科技创新主体而言,参与此次行动能获得多方面的直接金融支持。
袁帅表示:“创新积分制搭建了科技金融发展的新桥梁,为了更好地推出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金融机构要深入了解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科技企业的发展周期和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等。”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在此次行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科技金融政策落地的关键执行者。一方面,金融机构应主动与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对接,共同设计揭榜方案,并在准入、评级、授信和担保方式上进行针对性突破,以更好地适配科技企业特点;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比如依据创新积分,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