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会上,保险业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0%。
保险业专家认为,人身险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初见成效,“报行合一”深入开展,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成绩显著,经营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业内普遍预计,因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抬升,预定利率评估值降幅将收窄,短期内将不会触发定价利率调整。
业内:预定利率评估值降幅预计将收窄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2025年一季度例会上,保险业专家认为当时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这是研究值首次低于2.25%水平。
2025年二季度例会上,保险业专家认为当时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在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下,触发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调整。随后,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由2.5%(阈值为2.25%)下调至2.0%(阈值为1.75%)。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会上,保险业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0%。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两者仅相差0.1个百分点。
多位券商保险分析师在受访时提到,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基本符合预期。
方正证券研究所许旖珊团队认为,10月预定利率评估值宣布日并未触发行业定价利率调整的条件,且因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抬升,预定利率评估值降幅将收窄,预计2025年四季度预定利率研究值有望贴近1.75%,2026年行业或再讨论定价利率调整事件。
某券商分析师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十年期国债利率震荡回升,带动三季度的研究值降幅环比上季度收窄。在其看来,目前不少投资者认为后续十年期国债利率快速下行可能性不大,预计2026年研究值将逐步稳定在1.9%附近,若利率上行,研究值也存在微幅上调可能,因此2026年有可能不会触发调整机制阈值。

分红险转型加速,利差损风险持续缓解
人身险预定利率的下调正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缓解行业利差损风险。
据华源证券研报,2024年主要公司新保单的负债成本已经有效降低。随着2023年至2024年监管引导传统险的预定利率上限由3.5%下降至2.5%,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上限由2.5%下降至2.0%,2024年国寿和太保的负债成本均同比下降至2.4%至2.5%,新华的打平负债成本则下降至2.98%。该券商进一步预判,在2025年新一轮预定利率下调之后的保单打平负债成本有望继续下行,利差风险或将进一步减少。
去年以来,各家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转向预定利率更低的分红险产品。在业内看来,随着年内人身险预定利率切换完成,2025年分红险已确立绝对主流地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分红险“保底+浮动”的模式具备双重优势:既帮助险企降低负债成本,又为客户保留获取更高收益的弹性空间,是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不过他同时提到,分红险销售对代理人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未来市场表现或进一步分化。
许旖珊团队表示,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3%,分红险定价利率1.75%较银行存款保底优势明显,且产品收益率有向上浮动预期(一般演示利率为3.5%或4%),较2.0%预定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依旧有较大吸引力。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分红险转型的力度与决心远超往年,随着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年人身险行业新单成本有望持续优化,并推动存量负债成本逐步下行。许旖珊团队预计,资金成本大幅下降的效果或在明年集中体现,预计新定价利率产品(2.0%传统型人身险、“1.75%+”分红险)资金成本在2%上下。
与此同时,2025年利率环境亦提供助力。今年利率缓慢上行,截至9月末,十年国债收益率较年初上行约25bp,助力缓解行业资产负债匹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