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闫鹏)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期间,“创新合作开放——全球经济重构中的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29日成功举办。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代表齐聚,围绕金融创新激发经济新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为全球经济重构背景下的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坚持发展和帮扶并举,着力完善“政策法规”“优企培育”“公共服务”三个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近年来,围绕“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这一核心目标,工信部持续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筑牢“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制度根基;构建梯度培育体系,激活企业专业化发展动能;完善跟踪服务体系,提供精准高效的发展支撑。未来,期待更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主体加入,携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工信部也将持续深化政策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指出,当前,聚焦服务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新生态正加速形成。为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进一步提升新三板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证监会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发挥多层次市场综合优势,强化差异化定位与协同化功能;二是聚焦市场动态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三是优化上市公司监管安排,以严监管护航高质量发展;四是深化制度创新与国际合作,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表示,北京金融法院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职能,充分发挥专门法院的审判价值。在科技创新与金融变革背景下,一方面,坚持审判树规则,健全资本市场司法规制与行为指引,完善创新创业投融资司法规则,引导金融市场赋能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以协同机制为支撑,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深入产业一线、强化政策研究,助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下一步,北京金融法院将充分发挥专门法院核心作用,以“审判促规则、协同促治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精准司法保障,助力创新创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认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科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融资压力,是制约其突破的关键问题。AI可在这一过程中为融资方与资金提供方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应用于价值评估、风险管理与金融服务等核心环节,有效缓解双方对接难题,应推动AI深度赋能投融资全流程,进而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中信建投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成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逐步实现从“土地-财政-金融”循环向“产业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循环的演进,在产业结构、金融资产与资本市场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围绕金融支持新循环,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打通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卡点;二是坚持开放导向,加快金融国际化进程;三是坚持数字导向,推动数字化金融与经济融合统一。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鲁颂宾表示,北交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近年来已集聚一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体系,营造了共建共享的市场生态。下一步,北交所将进一步发挥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夯实新三板规范培育功能,丰富北交所债券市场产品体系,在融资端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在投资端培育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同时优化产品制度供给、完善市场服务机制,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交易所,推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成果发布环节,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与交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宣布推出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服务北交所、新三板上市挂牌公司产品服务包。
在主题分享环节,新加坡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陈庆表示,企业出海选择新加坡资本市场作为上市支点有五大利好:一是政策支持直接,新加坡资本市场发展计划与上市补贴可直接降低上市成本;二是配套政策全面,从税收优惠到研究资助,新加坡已形成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支持生态;三是市场环境高效透明,健全的法律制度与良好的国际信誉为企业提供稳定发展背书;四是资本市场新机遇,“A+S”上市框架将助力企业提升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五是上市途径多元,涵盖REIT、IPO、跨市场上市等,且审批周期仅需6-8周。新交所能助力企业出海更稳,期待与各方深化合作。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一鸣指出,近年来,公司支持直接融资的规模显著提升,培育并服务一批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还通过“投行+投资+研究”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企业的体系。未来,中金公司将持续服务中国优质创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担任未来产业企业“走出去”的牵线人,协助推进海外业务拓展,同时将继续在科技培育、绿色金融、跨境服务等领域发力,携手各方共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Optiver中国区首席战略官何志伟表示,作为全球化运营的做市商,Optiver始终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全球市场创新发展。近年来,投资者对场内、场外衍生品的需求也显著提升,ETF、期货与期权作为重要金融创新产品深受投资者欢迎,而做市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Optiver期待与中国资本市场各参与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持续推动业务创新,为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伦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艾德华重点介绍了伦交所另类投资市场(AIM)的发展情况,并说明该板块在支持创新型与成长型企业融资和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他同时提到,目前各方正共同推动数字化交易领域发展,例如纳斯达克已落地加密货币交易业务,未来伦交所期望将数字资产相关业务从单纯的资产范畴进一步拓展,并依托数据泄露防护(DLP)等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结算领域的创新发展。
韩国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芮兑昊表示,目前韩交所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球第8位,上市市值位居全球第16位。2024年初,韩交所制定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提升计划,构建系统性价值支援体系,当年共有102家上市公司披露企业价值提升计划,推动KOSPI指数持续稳步上升。特别是在今年5月韩国新政府出台强化股东权益、增加固定回报、杜绝不公平交易、发展新产业等活跃资本市场支持政策后,韩国股市更是迎来显著上升趋势。
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副总裁张晓夏表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香港市场表现优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2025年迄今港股9大行业板块均呈现正增长,其中医疗和生物科技板块表现尤其优异。目前已有118家A+H公司完成赴港上市,另有77家已递交上市申请待审核。港交所坚持治理与时俱进,通过持续改革上市制度配合资本市场发展,未来将继续服务好科技型企业,帮助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发展。
在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来自财通证券、东吴证券、开源证券、景顺长城基金、中科星图、合众伟奇等机构和上市公司的代表,围绕“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