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晓慧深圳报道
当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的潜力也在不断被释放,不少地区开始布局养老产业。
10月28日,“罗湖发布”举行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现场正式发布《罗湖区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
罗湖区民政局局长张峰介绍,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也是不少“候鸟型”、随迁老人的第二故乡,罗湖在探索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养老之路,也因罗湖老年群体基数大、需求多元,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具体来看,罗湖智慧养老产业规划主要包括三级产业空间载体、五大应用场景、三大消费场景,以及16个具体项目。
产业空间方面,罗湖将在黄贝街道布局一个银发科技孵化加速中心,主要吸纳初创型企业;在笋岗、清水河片区,布局两个主题楼宇,前者为成长型企业提供研发、展示销售空间,后者依托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可以帮助科研团队和初创企业将从实验室开发出来的技术,放到生产体系中做转化;在大梧桐生态融合区,将打造“AI+生态康养”的示范空间。
据了解,银发产业数据服务平台AgeClub是首个落地银发科技创新孵化加速中心的项目。AgeClub创始人段明杰介绍,未来将利用该平台1500份报告课件、1000家会员企业数据、8000家银发产业企业供需对接数据、2万银发产品数据,将孵化加速器打造成为银发经济项目资源与数据中心。
应用场景方面,聚焦企业的应用需求,罗湖推出来五大实际场景,为企业提供大型“试验场”。
比如,通过政策引导和认证授牌等方式,支持辖区养老机构广泛应用智慧管理系统和先进科技设备,推进智慧入院、智慧食堂、智慧护理;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开拓深港智慧养老创新渠道,探索“香港研发+罗湖转化”的合作模式;发挥罗湖医院集团优势,在辖区医疗机构和社康中心,为阿尔茨海默症早期干预设备、慢病管理系统、远程诊疗平台等老年医养康养创新产品提供临床试验平台等。
这些场景,主要聚焦于智慧养老领域,为“AI+养老”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试验和应用场地。
据了解,国投健康作为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市场化改革项目的中标方,将在罗湖打造“智慧长者公寓”,在其云平台上数字化呈现长者的服务记录、医疗数据等情况,让服务过程可追溯,为长者、管理人员、家属提供便利。
消费方面,罗湖将在线下构建三级展销网络,区级建设“银发科技产品展销中心”,供企业展示前沿产品、举办发布会,方便老人沉浸式体验、购买、租赁;商圈层面推动笋岗、东门等核心商圈开设智慧养老旗舰店或主题店,实现“展示+销售”一体化;社区层面开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嵌入“智慧养老产品展销租赁点”,让老人在家门口即可试用、租赁、购买产品。
同时,构建线上市场化消费平台,展销智能适老、健康监测、康养服务、旅居养老、养老金融等产品;并通过直播带货、线下体验联动等方式,打造罗湖智慧养老消费IP。

(图/罗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