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亚太主要股指早盘集体上涨,其中日经225指数盘中首次突破51000点,韩国综合指数涨超1%;A股高开高走,截至午盘,上证指数上涨0.37%重回4000点,深成指涨0.9%,创业板指涨1.35%。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42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719亿。
板块方面,量子科技、英伟达产业链、海南自贸港等领涨,两岸融合、服务器概念股出现调整,银行、白酒、半导体题材走弱。
具体来看,量子材料概念爆发,科大国创大涨12.78%,天融信涨超10%,神州信息涨停,国盾量子涨超9%,格尔软件等跟涨。
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英伟达产业链多股上涨,山子高科封板,工业富联涨逾7%,刷新历史新高,胜宏科技、香农芯创等跟涨。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10月28日,美股收盘英伟达涨近5%,总市值逼近5万亿美元,领涨道指。当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华盛顿举行的今年第二次GTC大会上发表演讲,重点涵盖6G、AI、量子计算和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
大金融板块局部爆发,证券板块领涨,华安证券涨停,东北证券触及涨停。
特高压指数盘中拉升,涨超3%,成分股中多只个股表现突出,国网英大、长高电新、四方股份,中国西电涨停。 金盘科技涨超9%。
历史首次
日经225指数突破51000点
10月29日,日经225指数持续走高,一度突破51000点,为历史首次,截至发稿,日内涨超2%。
此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目前有四大要素引爆日本股市:
一是日本企业盈利增长和低估值吸引力。相较于美股,许多日本企业还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而且日本企业持续实施公司治理改革,提高股东回报,吸引了海外投资;二是宽松货币政策和日元贬值。日本央行长期维持超低利率,推高了风险资产价格,而日元持续贬值有利于出口企业的盈利;三是新首相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预期,市场预期高市早苗将延续扩张性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高市交易”推动了股市上扬;四是外部利好因素,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缓和,为亚洲市场带来了乐观情绪。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股在高市早苗就任后反应积极,是因为持续的政治不确定性逐渐消退,市场开始接受“早苗经济学”,“预计接下来高市将聚焦于扩张性政策,与日本央行联手应对通胀等长期存在的经济问题,并继续支持企业改革。”
部分资料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