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智能经济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的经济形态,核心是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等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重建全球价值链分工,最终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目标,为我们加快发展智能经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抢抓机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推动智能经济加快发展。
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极有可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革命性跃升。从国内看,受土地、能源等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主要以数据、算法、算力为驱动,具有通用技术属性。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智能经济发展,既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主动顺应,也是加快塑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具体来看,数据、算法、算力协同配合,能够激活蕴藏在我国丰富应用场景中的海量数据资源,并通过算法迭代升级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智能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比如,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支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有助于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形成更多“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而助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破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约束难题,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运行效率。又如,随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分流”的“双向挤压”。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链协同创新,有助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促进新动能不断壮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再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以城乡智能普惠助力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坚实支撑,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一些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多模态理解、逻辑推理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算力布局加快完善,可支撑万亿参数级大模型训练;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研发—验证—推广”的全产业链闭环。这些都为我国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多措并举推动智能经济加快培育和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体可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技术攻关,通过实施智能经济相关核心技术的攻坚计划、设立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专项基金、建立完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考核机制和容错机制等举措,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夯实发展智能经济的创新底座。二是深化场景融合,如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示范区等,在农业领域推广“人工智能+精准农业”以及“数字农场”试点、打造农产品智能营销平台等,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智能普惠新模式等,激活千行百业转型动能。三是完善治理体系,通过完善法规标准、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加快全国统一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强化技术治理等,为智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并划定发展“红线”,护航智能经济行稳致远。四是推进开放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制定、推动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支持国内智能经济龙头企业“走出去”等举措,汇聚全球创新要素。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