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8日讯(记者闫军)今年三季报,基金经理“小作文”谁比较出圈?
全文5000多字,没买科技股就“絮叨”了500多字的陈金伟、牛市要不要买红利的焦巍、反内卷的杨锐文,都颇具看点。
基金经理小作文在阐述运作策略和复盘思路的同时,数千字长文中,精彩金句频出:
三季度,市场呈现出“慢牛”的特征,极少数科技龙头负责“牛”,其他股票负责“慢”。
没有任何一次基本面向下拐点和泡沫破裂是同步的,无法预测未来,每一次的泡沫都不一样。
因没有持有科技股,在这个阶段大幅落后,但是也乐于见到科技股的大幅上涨,原因写满四条。
对反内卷发出四大灵魂拷问:反内卷是否是反市场化?反内卷是否仅仅是供给端政策?反内卷是否一定要大幅去产能?反内卷是否等同于价格暴涨?
当工作久了,你可能发现,股票在某个阶段的涨跌,甚至过去的成功或者挫折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偶然。因此有可能会更相信价值,敬畏不确定性。
如果没有未来的行业真的没有未来,那么有未来的行业也不会有未来,如果有未来的行业真的有未来,那么没有未来的行业也会有未来。
银华基金经理焦巍三季报坦言,反思红利策略表现不佳,与其郁闷和道歉,不如对一个交易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和短期时效性加以判断。
同样踏空了科技行情,他承认当前的科技发展处于重大变革的时刻,“市场周期的本质,不在于对新兴事物的准确把握,而在于人类的遗忘。”
他反驳“牛市思维下,只要不买红利和消费资产,赚钱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话术。市场是不是“牛市”,其实和投资关系不大。
景顺长城的基金经理杨锐文则是抓住了科技牛市行情,但三季度基金表现一般,并持续面临净赎回压力,今年以来的超额收益进一步被削弱。在市场情绪高涨阶段,步伐可能显得谨慎。
“过去三年,许多投资者未能实现盈利,这一直是我心头沉重的负担。每当夜深人静,焦虑与不安常使我难以入眠。”杨锐文表示。
作为管理较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杨锐文由衷希望更多持有人能够理解,无法轻易跟随市场热点频繁调仓。
陈金伟:因没有持有科技股大幅落后,乐于见到科技股的大幅上涨
陈金伟管理的鹏华产业精选混合在三季度净值增长13.9%,年内增长40.3%,排名在前35%。对于三季度的投资,他把50分给好公司,40分给低估值,10分给产业趋势,选股策略为“低估值成长”。
陈金伟表示在世界会越来越好、资本市场长期能够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两个假设之下,长期看,持有权益资产好于持有现金,除了极端情况下,很少做仓位择时。
对于牛市,陈金伟这样看,三季度,市场呈现出“慢牛”的特征,极少数科技龙头负责“牛”,其他股票负责“慢”。以沪深300为例,整个三季度上涨约18%,但涨幅前10的股票贡献了沪深300接近一半的收益,而这10只股票仅有一只不属于科技行业。
他也直言了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的分化引起了一些争论,也就是市场上讨论火热的“老登”与“小登”之争。
关于未来是否可以预测?陈金伟表示,不算长的从业经历来看,没有任何一次基本面向下拐点和泡沫破裂是同步的,甚至前瞻指标都是无效的,仅仅可以解释过去,无法预测未来,因为每一次的泡沫都不一样,每一次的泡沫仅仅会对下一次增加一个变量来解释,但是下一次泡沫的破裂一定不是因为这个相同的变量。
“年轻的时候接触的事情很多可以把握和预测,因此容易产生股价的上涨是由我扎实的案头分析、深入的实地调研,精准的盈利预测决定的想法。”陈金伟表示,“当工作久了,可能发现,股票在某个阶段的涨跌,甚至过去的成功或者挫折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偶然,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未来可预测性没那么高,因此有可能会更相信价值,敬畏不确定性。”
关于科技股的行情,陈金伟坦言,因没有持有科技股,在这个阶段大幅落后,但是我们也乐于见到科技股的大幅上涨。
剖析没有买入,陈金伟就用了500多字来论述乐见其涨原因,比如科技上涨,也会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受益;科技上涨有利于提振消费;少数股票的大幅上涨为其他股票的上涨打开了空间;以及因同行超配科技股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整体跑赢指数,会提升整个主动权益行业的社会形象等。
对于反内卷,陈金伟认为,市场上存在对反内卷的偏见,并提出四个灵魂拷问:
一是反内卷是否是反市场化?陈金伟认为,内卷才是反市场化。因为市场化下效率低的产能会自发出清,而内卷根源是地方政府绑定企业扩张,对环保、劳动保障等方面无底线宽容,导致制造业全球领先但盈利低下。统一大市场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反内卷,实现资源更高效的配置”。
二是反内卷是否仅仅是供给端政策?他指出,反内卷不仅是供给端政策,同时是需求端政策。反内卷意味着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意味着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等等回报率提升,这本身就是最直接的内需刺激政策。
三是反内卷是否一定要大幅去产能?对于很多行业,反内卷不一定要大幅去增量,控制增量的效果已经可以很好。
四是反内卷是否等同于价格暴涨?陈金伟表示,对于很多行业来说,龙头和二三线公司的差距在过去几年是在拉大的,在周期底部,龙头有能接受的盈利水平,而二三线公司已经亏到现金流。“这一轮我们暂不期待价格的暴涨,所以我们认为现阶段只有行业龙头公司具有较大空间,目前配置的主要是龙头而非弹性品种。”他表示。
他还指出,当下投资者普遍不相信反内卷和促内需,只相信科技牛,而一个真正的长牛,尤其是科技股的长牛,最需要的恰恰是“反内卷”和“促内需”。
“如果没有未来的行业真的没有未来,那么有未来的行业也不会有未来,如果有未来的行业真的有未来,那么没有未来的行业也会有未来。”陈金伟以一段看似拗口但有趣的话结束了5000多字的三季报观点。
焦巍:是不是牛市,其实和投资关系不大
焦巍每年的季报也非常有看点,聚焦红利投资,他在三季报坦言,反思红利策略表现不佳,与其郁闷和道歉,不如对一个交易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和短期时效性加以判断。
他反驳“牛市思维下,只要不买红利和消费资产,赚钱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话术。他表示,这让基金经理感觉到历史永不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节拍上演。一个良好的“牛市”
需要较好的上市公司盈利支持,也不可能脱离估值的引力,把树长到天上去。如果一味认为在“牛市”环境下就可以脱离基本面而极度狂热,2015年的教训历历在目。
其次,他也对“由于居民存款余额巨大而存在搬家可能,带来估值疯牛”这种论调保持
警惕。流动性会带来短期的冲击,但从来不是长期上涨的基石。市场是不是“牛市”,其实和我们的投资关系不大。
当前红利表现承压,他也抛出投资者同样疑问的话题,即:红利资产在“牛市”中过时了吗?
他并不这样认为,红利和价值投资之所以难以坚持,就是因为其大道至简。
“这就在于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理性的体系。投资对象必须商业模式简单、估值便宜、现金流充沛而且有回报投资者的意愿。这些简单的选股思维在重大的技术变革时期,确实难以符合宏大叙事的需要,也画不出陡峭的成长曲线,但也唯此原因不会被叙事裹挟,估值高高在上,给了守住安全边界。”焦巍表示。
此外,他也表示,作为踏空科技行情的基金管理人,承认当前的科技发展处于重大变革的时刻,也会在未来深深改变社会的构造和投资的结构。但重温历史,类似的机会每十年总会重现。市场周期的本质,不在于对新兴事物的准确把握,而在于人类的遗忘。真正的挑战,也不是在于能够及时学习新知识,而是在于在下一次繁荣到来时,依然牢牢记住那些古老的教训。
杨锐文:大规模基金必须摒弃追逐热点的短期行为
科技捕手,杨锐文坦言,三季度基金表现一般,今年以来的超额收益进一步被削弱。在市场情绪高涨阶段,步伐可能显得谨慎。
杨锐文话锋一转,他表示,这种谨慎源于对投资本质的坚守,选择与那些真正具备长期生命力的企业为伍。见证了投资组合中的企业从脆弱的“小树苗”,最大的期望,是能继续陪伴它们,直至成为“参天大树”。投资是一场与价值共创的长跑,选择静待花开。
同时,杨锐文提示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局部泡沫化风险。在市场情绪亢奋、部分板块交易拥挤度较高的阶段,当下尤为重视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
“尽管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交易拥挤度已处于历史高位,资金虹吸效应显著,甚至已引发局部泡沫化风险。”他表示,当下的市场异常亢奋,但是,更需保持冷静,理性看待市场热度。科技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常经历从概念导入、技术成熟到商业化应用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伴随曲折与调整是常态。
此外,杨锐文持续强调对“反内卷”政策方向的看好。首先,过度“内卷”已对经济健康构成威胁。它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容易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杨锐文指出,需要明确的是,“反内卷”并非简单供给侧去产能,其核心目标不一定是推动价格普遍上涨,而是推动产业生态从“拼价格”向“拼价值”的系统性重构。
“过去三年,许多投资者未能实现盈利,这一直是心头沉重的负担。作为管理较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我深知组合调整不易,庞大的规模使得短期交易成本高昂、灵活性受限,这决定了必须摒弃追逐热点的短期行为,转而坚持长期投资视角。”杨锐文表示,由衷希望更多持有人能够理解,无法轻易跟随市场热点频繁调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