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金经理提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
近期,上证指数持续冲高。10月27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冲至3999.07点,续创十年新高,距4000点大关仅一步之遥。
截至10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A股三大指数齐涨,其中,上证指数涨19.25%,深证成指涨29.52%,创业板指涨51.03%。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涨31.77%,恒生科技指数涨38.11%。
相应地,今年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翻倍”的权益类基金。截至10月24日收盘,永赢科技智选A、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等多只基金今年以来回报均超100%。
进入10月份,市场风格有所切换,上证指数表现明显好于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展望后市,已有基金经理提示AI板块估值过高风险,更有基金经理提示投资者应分散投资,平滑组合的收益波动。
超30只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基金经理提示风险
今年股市整体表现亮眼,带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收盘,105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中,就有1010只年内实现了正收益。上千只基金年内回报平均值高达31.21%,中位数则为29.01%。
同期,接近500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回报的平均值则为30.90%,中位数为27.94%;超200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年内回报平均值为24.75%,中位数则为21.09%。
从绩优基金(仅看A份额)来看,永赢科技智选A表现不错,截至10月24日收盘,年内回报达206.10%。此外,还有中欧数字经济A、中航机遇领航A等总计34只基金年内回报超100%,实现了不足一年业绩“翻倍”。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押注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等赛道成为了基金业绩表现较好的原因。
以永赢科技智选A为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太辰光、澜起科技、仕佳光子及长芯博创,均为信息技术行业的股票。
其中,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均为共封装光学(CPO)龙头股。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CPO指数涨幅已超100%。
近期,永赢科技智选A发布的最新三季报称,展望后市,全球云计算产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最近几个月,AI模型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全球旗舰模型正在通过不降价、限流、降规等方式进行实质性“提价”,甚至可能调整商业模式(从订阅到按量),而token数保持100%的季度环比增长,算力投入保持10%-20%的季度环比增长,意味着AI模型的价值模型(token×单价-成本)的明显优化,预计这与模型能力、性能、用户数、商业化等方面的发展密不可分。
不过,基金经理也提醒投资者称:“工具型产品不可避免具有高弹性特征,需要适当分散投资,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
中欧数字经济A今年以来回报也达138.72%,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新易盛、阿里巴巴-W、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泉股份、三花智控、腾讯控股、中芯国际、沪电股份以及生益科技,除了信息技术股票,还有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等互联网龙头股。
其基金经理冯炉丹在中欧数字经济A的三季报中提示了AI板块高估值风险。他表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所以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将AI板块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通过在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别间的分散配置,平滑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
有医药基金三季度调仓市场回归理性后业务兑现尤为重要
不过,尽管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错,一些基金今年业绩仍出现亏损,特别是医药赛道的基金。如华富医疗创新A、浦银安盛医疗创新A等,截至10月24日收盘,年内均跌超10%,表现远不如权益类基金平均水平。
其实,今年以来医疗行业也有过高光时刻。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至9月初,中证医药指数震荡上行,短短五个月涨幅近30%。随后,指数便因多重因素影响震荡下行。
一些表现不错的医药主题基金三季度进行了调仓。比如鹏华医药科技A,其三季报称,三季度对组合做了较大的调仓,阶段性较大仓位地兑现了前期重仓的创新药板块,把组合调整成较为均衡的结构,包括创新药、仿制药、CXO、器械、消费医疗等多个细分板块。“从中长期维度,我们仍十分看好创新药的投资价值,但对创新药投资的难度也必然上升,从甜蜜期到深水期,随便买入随便赚钱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我们仍会在板块中积极寻找有超额收益的个股,为基民持续获取收益。”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截至10月24日的年内收益超90%,其三季报称,三季度板块内的BD(商务拓展)预期经历了一波调整,当下逐步回归到理性状态,在新药蓬勃发展的当下,展望未来,兑现显得尤为重要,内生的利润增长驱动研发投入到产品授权的闭环、创新药的良性出海、临床管线的预期推进与数据读出都是兑现的最佳体现。“展望未来,创新药仍是确定性比较强、置信度比较高、空间比较大的资产。以创新出海为底色的产业趋势有望持续演绎。”
上市公司三季报出炉,公募进入密集调研期,医药生物行业最受关注
近期,上市公司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公募基金也加快了调研步伐。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周(10月20日-10月26日)共有140家公募机构调研了A股上市公司,覆盖2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99只个股,合计调研高达1188次,环比大幅提升121.64%。
具体来看,上周69只个股受到公募机构调研重点关注,均被调研不少于5次,其中,汽车行业个股涛涛车业被调研59次,成为最受公募机构调研关注的个股,博时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等近四成公募机构参与了该个股调研,主要了解公司高尔夫球车在美国、泰国和越南的产能和需求情况等。此外,新强联、当升科技、多氟多、史丹利、扬杰科技等也被多次调研。
从行业来看,上周有15个行业被调研不少于10次,其中,医药生物行业被调研197次居首,该行业中高达14只个股受到公募机构的关注,同时,机械设备行业、基础化工分别被调研165次、149次。此外,电力设备行业被调研次数也高于100次。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表示,三季报披露窗口期内,公募机构调研频率显著提升,可能基于多方面考量。首先,三季报作为企业前三季度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公募机构验证公司业绩成色的关键依据。通过调研,公募能够深入解读财务数据背后的实际经营状况,评估业绩增长的可靠性、盈利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从而判断其增长的可持续性。其次,调研有助于公募捕捉业绩超预期的标的,从而在投资布局上占得先机。最后,四季度为一年的最后冲刺阶段,公募机构需要通过高频调研及时更新对行业趋势与个股基本面的判断,为组合结构调整、优化持仓提供决策支持,积极应对年度业绩考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潘亦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