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一枫)2025年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5周年。10月27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五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上证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区内市场主体达8.4万家,是设立之初的2.7倍。
从数据来看,今年1至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2297.2亿元,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国28.3个百分点,占安徽省比重为31.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拉动安徽进出口增长8.9个百分点。今年1至8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实际到位外资80.4亿元,同比增长35.3%。
安徽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孙东海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5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不断推进集成制度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产业集聚发展。

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落地全国首批汽车变速箱、长三角首个投影仪等保税维修项目,开展安徽省首单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首家外资独资旅行社、首支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落户;推进合肥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打造长江流域首个航运要素大市场,建成芜湖港汽车滚装码头,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16条。
今年以来,安徽进出口值连续三个季度稳步攀升,9月单月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达967.5亿元,创历史新高。大陆马牌、惠而浦等3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自贸试验区设立39家企业、占全省近1/5。
在科创金融提质扩面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全国首创科创票据、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模式,发行首单科技成果转化债、“专精特新”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深化“贷投批量联动”试点。
同时,安徽自贸试验区发挥安徽科创“金字招牌”作用,深化首创性、差异化探索,推出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创新举措。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新模式、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等集成改革,催生出科丞智能健康、中科采象等一批科创企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是设立之初的2.3倍。
在开展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出开放创新举措,落户大众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肿瘤原代细胞“活体”生物样本库、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等一批新平台、新技术、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