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7 21:49:30 股吧网页版
投资者保护网越织越密,证监会推出23条措施保护“钱袋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体系迎重要调整。10月2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份涵盖五大方面23项具体举措的纲领性文件,从发行定价、交易机制、机构责任、维权渠道到退市赔偿进行全面升级,旨在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此次改革直指市场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在注册制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新股“三高”发行问题长期困扰市场,程序化交易带来的公平性质疑不绝于耳,而维权成本高、赔偿难度大更是中小投资者的切身之痛。《若干意见》的出台,正是对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要求的实质性落地,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精神和新“国九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具体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突破了以往零敲碎打的修补模式,展现出显著的系统性特征。通过研究提高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更长的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从源头上遏制定价泡沫;通过强化程序化交易监管,维护交易公平环境;通过将投资者教育嵌入业务流程,压实经营机构主体责任。

  更引人注目的是,《若干意见》创新性地提出优化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完善“示范判决+批量调解”等机制,大大提升了维权效率。

  数据显示,投资者保护制度已显现实效。截至2025年9月,证监会12386服务平台累计挽回投资者损失超7.3亿元,全市场调解组织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102亿元。而正在推进的金通灵、美尚生态等特别代表人诉讼案,单案即可覆盖数万名投资者,展现出集约化维权的强大威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若干意见》这一凝聚市场共识的文件,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正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建设”深刻转型,将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信心与活力。

  全链条守护!从“入市”到“退市”,每步都有保护网

  长期以来,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专业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权益保护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市场信心的根本来源。证监会此次系统性梳理投资者保护的薄弱环节,旨在通过顶层设计,从根本上提升市场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不少市场颇为关注的敏感问题,可以从《若干意见》中寻得解决方案。例如,在新股发行环节,如何遏制“三高”发行,让定价回归理性;在交易环节,如何确保程序化交易不对普通投资者形成不公平优势;在服务机构层面,如何杜绝“重销售、轻服务”、风险揭示流于形式等现象。

  《若干意见》共有具体措施23项,覆盖了投资者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完整生命周期,旨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强化保护力度。

  在资本市场入口关——发行上市环节,改革直指导致投资者“高位接盘”的核心痛点。《若干意见》剑指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提出研究提高锁定期更长、锁定比例更高的网下投资者的配售比例。在受访人士看来,这一设计通过利益绑定,能够激励真正着眼于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给出更审慎、合理的报价,从而从源头上挤压定价泡沫。

  同时,监管明确从严限制习惯性“抬高”或“压低”报价的机构参与询价,此举旨在净化定价环境,使最终发行价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此外,倡导“注销式回购”和一年多次分红,则是从回报端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引导市场从“交易博弈”转向“价值投资”。

  在市场交易环节,营造公平的环境至关重要。《若干意见》着重强调了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强化,要求加强报告信息的核查与异常交易的监测。此举旨在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能在同一套规则下公平竞争,防止技术优势异化为对普通投资者的“降维打击”。同时,《若干意见》重申严禁券商为个别投资者提供交易单元等特殊便利,这堵上了可能因技术或通道差异导致的不公平交易漏洞,维护了交易规则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硬招直击痛点!维权不再难,退市不再怕

  在《若干意见》中,几项具有突破性的制度安排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举措直面长期以来投资者保护工作中的“硬骨头”,展现了监管的决心与智慧。

  其中,对经营机构责任的持续压实构成了保护网络的核心节点。过去,部分经营机构在业绩驱动下,存在误导性宣传、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导致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若干意见》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抽象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转化为具体的、可嵌入业务流程的动作。例如,要求机构在销售前“深入讲解业务规则,阐明重要合同条款”。根据受访人士分析,这实际上是对销售行为设立了新的、更高的标准。监管的意图十分明确:未来的现场检查中,不仅要看合同签没签,更要评估投资者是否真的听懂了、理解了。这种从“形式合规”到“实质合规”的转变,将倒逼机构升级其服务体系,真正将投资者保护内化为核心竞争力。

  另一大亮点是对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的强化,这是在退市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配套工程。《若干意见》清晰界定了退市与赔偿的关系——退市本身不必然触发赔偿,关键是相关主体是否存在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并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在此基础上,《若干意见》进行了精准的制度设计:对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引导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主动采取进行先行赔付或者其他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措施,这为快速弥补投资者损失提供了高效通道。对于主动退市,则明确公司应当提供现金选择权等“保护垫”,保障投资者的退出权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意见》为B股(境内上市外资股)退市提供了开立临时账户等具体支持,具体表述为:发行B股的公司拟通过全面要约收购或者股东会决议主动终止B股上市交易的,支持收购人或者有关现金选择权提供方开立B股临时账户。

  此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深化展现了“中国式投资者保护”的独特智慧。在总结“总对总”诉调对接等成功经验基础上,《若干意见》着力于提升机制的效率与覆盖面,特别强调要“加大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力度”。以正在审理的金通灵、美尚生态等案为例,单个案件即可覆盖数万名投资者,其集约化、规模化的纠纷解决能力有目共睹。

  未来,随着启动程序的优化和审理流程的简化,这一“核武器”级别的维权工具将更频繁、更高效地出鞘,对潜在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同时,“示范调解+仲裁确认”等创新模式,则为私募基金等领域的群体性纠纷提供了新的、更灵活的化解路径。

  目前,“示范调解+仲裁确认”机制化解私募基金群体性纠纷案已有成功案例出炉。

  2024年,中证法律服务中心陆续受理了多名投资者与某机构关于某私募基金产品代销纠纷。考虑到相关纠纷案情、投资者诉求基本相同,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设计、运用“示范调解+仲裁确认”机制,选取其中10件纠纷作为示范案件先行调解,引导当事各方达成调解协议,并通过仲调对接机制以仲裁确认形式赋予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示范案件调解成功后,纠纷平行案件皆以相同标准快速完成调解和确认。目前,已有97名投资者通过这一机制获得赔偿近3亿元。这是资本市场首次以“示范调解+仲裁确认”工作机制化解私募基金群体性纠纷。

  实战检验!这些案例告诉你,投资者保护动真格

  《若干意见》中的政策方向并非空中楼阁,其每一条款的背后,几乎都能找到来自市场实践的鲜活注脚。这些已成功解决的案例,不仅验证了制度的可行性,也为新规的全面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支持配合人民法院加大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力度更好发挥特别代表人诉讼集约式化解纠纷的制度功能。”《若干意见》如此规定。而在实践中,特别代表人诉讼的威力正在持续显现。

  目前仍在司法进程中的金通灵案与美尚生态案,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实践。这两家上市公司均因连续多年财务造假,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最终由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服中心)接受投资者授权,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其中,金通灵案涉及投资者约5万名,美尚生态案已裁定的适格原告超过3.3万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一次诉讼,解决数万人诉求”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投资者的维权成本和时间消耗,实现了司法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对于系统性、大规模的证券违法行为,监管与司法体系已拥有强大的集体索赔能力,违法者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发挥投资者保护机构功能方面,“太安退”股东代位诉讼案堪称典范。面对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4.6亿元资金的恶性事件,投服中心提起股东代位诉讼,直接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此案最终通过司法调解,以股权转让抵偿的方式,全额追回了占用资金的本息合计5.72亿元,且上市公司未承担任何诉讼费用。这一“零成本”全额追回的案例,为处理大股东资金占用这一A股顽疾提供了全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一幅投资者保护制度持续发力的生动画卷。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证监会12386服务平台已累计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7.3亿元;全市场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纠纷3.32万件,挽回损失超102亿元;投服中心通过各类诉讼为超6万名投资者获赔约28.95亿元。这些不断跳动的数字,是保护工作最直观的成果,也为《若干意见》的落地执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