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打磨工厂内,机械臂轻巧翻转,指尖精准掠过工件,转瞬便打磨出镜面般光洁的曲面;无人配送小车循着预设路径灵活穿梭,稳稳托举沉重物料,在车间织就高效物流网络;数百台工业机器人默契配合,手臂交错间,汽车骨架快速拼接成型,眨眼间便显露出整车轮廓……
当前,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伴随数字技术迭代升级与产业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持续为制造业赋能,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进程不断提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7%;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较全部规上工业高出3.5个百分点,新动能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以来,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到机器人技术的迭代,从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突破到无人驾驶的落地应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规模效应与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凸显,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
制造业的转型活力,也清晰反映在用电数据这一经济“晴雨表”中。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4%,较二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较二季度提升3.2个百分点,回升态势十分明显。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实现快速扩张,三季度该领域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5%,高于当季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4.3个百分点,已成为新的用电增长驱动力。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4.9%、12.8%、11.9%、10.1%,在各子行业中增速领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说。
在向“新”转型的同时,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支撑。《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我国已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与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目前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已超2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46.9%、22.2%;风力发电机组、核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等绿色装备产量更是分别以72.4%、38.9%、14%的高增速稳步增长,绿色制造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工信部等7部门此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立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绿色环保、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占比”,为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指明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绿色制造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产业新动能的关键着力点。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突破与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技术、装备、产业、体系协同发力,健全绿色制造与服务体系,促进制造业全链条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