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方已成功测试其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海燕”,并将启动部署工作。
此次试射时机微妙,恰逢美俄峰会告吹、白宫制裁俄罗斯两家最大石油公司之际。普京特使德米特里耶夫表示,美方已获悉试射成功的消息。
独一无二
26日,俄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称,此次试射于10月21日进行,“海燕”导弹在空中持续飞行约15小时,飞行距离约1.4万公里(并非极限),展示了“高超的反导和防空规避能力”。
普京在视频会议上称,“海燕”是一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器”,已完成“决定性试验”。他指示军方完善基础设施,为该武器投入使用作准备。
“海燕”项目最早于2018年公开。它采用核动力、可携核弹头,飞行高度仅50至100米,远低于常规巡航导弹,雷达极难侦测。
普京曾提及“海燕”射程“几乎无限”,“西方没有防御这种武器的手段”。
美国方面一直对“海燕”高度警觉。
美国“核威胁倡议”组织的报告称,“海燕”可在空中盘旋数天,规避导弹防御系统,将一枚(或多枚)核弹头投放到难以预测的地点。
国际战略研究所称,“海燕”路基射程可达2万公里,可从俄罗斯任何地点打击美国本土目标。
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认为,如果“海燕”导弹投入使用,将为俄罗斯带来“具有洲际射程能力的独特武器”。
不过,西方部分人士仍质疑“海燕”性能,认为其研发过程问题频出,设计存在缺陷。比如,体型较大(超过12米)、亚音速飞行且尾气具放射性,可能会被探测。因此,即使部署也未必会改变核平衡。
俄军事专家则指出,“海燕”用于在俄方发射洲际导弹后摧毁敌方指挥所、军事基地、电厂等“残余目标”,能让侵略国“倒退回石器时代”。
向美通报
同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俄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证实,他已向特朗普政府通报“海燕”成功试射的细节及最新战场情况。
德米特里耶夫是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兼任总统特别代表,于24日应邀访问美国。
此访目的包括与美方讨论如何推进双边对话,推动美方尊重俄方利益和普京相关立场。
他24日表示,各方已“十分接近”达成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外交方案,俄方对未来乌克兰获得第三方“安全保障”持开放态度。
不过,俄罗斯方面始终反对北约国家在乌克兰境内部署军队。
德米特里耶夫还指出,欧洲一些国家刻意破坏普京与特朗普间的直接对话,但两人仍“可能在晚些时候”会晤。
据介绍,近期,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将与美国国会议员举行会谈。
时机微妙
俄方此次试射“海燕”时机耐人寻味。
消息人士称,俄罗斯原计划在8月15日普京与特朗普于阿拉斯加举行峰会前测试该导弹,但后来似乎推迟。
就在22日,普京刚刚主持一次“计划内”的战略核力量演习。克里姆林宫表示,所有目标均已达成。
与此同时,美俄关系正遭遇波折。
22日,特朗普宣布取消美俄领导人近期会晤计划,原因是“目前会晤不会取得成果”。
当天,美国财政部制裁俄罗斯最大两家石油企业。这是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对俄实施的最具体制裁之一。
次日,欧盟批准第19轮对俄制裁,新增69项单独制裁和多项经济限制措施,主要针对俄能源、金融和军工领域。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6日回应称,美方近期采取的行动“极不友好”,对俄美关系复苏前景造成损害,但俄方不会因此放弃对话努力。
他强调,普京重视特朗普解决俄乌冲突的真诚愿望,但这一进程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
有分析认为,俄总统特使访美、“海燕”试射向西方国家传递出清晰信息:莫斯科愿意对话,但若西方继续施压,莫斯科有能力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