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10月27日 09:38,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强势上涨3.75%,成分股晶瑞电材上涨20.03%,艾森股份上涨15.66%,南大光电上涨13.18%,联动科技,拓荆科技等个股跟涨。半导体产业ETF(159582)上涨3.65%,最新价报2.3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0月24日,半导体产业ETF近1周累计上涨8.30%,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动性方面,半导体产业ETF盘中换手4.41%,成交1844.34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10月24日,半导体产业ETF近1月日均成交7244.85万元。
消息面上,10月27日,澜起科技宣布已完成DDR5第四子代寄存时钟驱动器芯片(RCD04)的量产。据澜起科技介绍,RCD04芯片是高性能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内存系统的核心组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7200MT/s,较上一代产品提升超过12.5%。
近期,AI算力需求持续强劲,全球产业链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业绩表现亮眼。东吴证券指出,部分AI产业链企业业绩超预期,带动市场情绪回升,其中数通PCB、光芯片、液冷等环节股价显著反弹。随着海外CSP大厂财报披露临近,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催化。同时,芯片端CoWoS订单持续上修,英伟达、博通等排产提升,叠加1.6T光模块加单趋势明确,景气扩张正向PCB、铜连接、服务器代工等环节传导,具备技术壁垒与规模优势的企业将深度受益于本轮AI硬件上行周期。
华西证券表示,外部环境压力正加速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全国各地在2025年10月迎来覆盖设计、制造、材料全链条的半导体项目落地热潮。山东德州推进激光雷达垂直一体化生产,郑州、蚌埠、厦门分别布局大尺寸硅片、MEMS传感器与高端模拟芯片,旨在填补国内空白、提升自给率。与此同时,沐曦发布首款全国产通用GPU曦云C600,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国产闭环;江波龙推出集成封装mSSD,标志存储模组迈入芯片级集成时代,国产替代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突破。
资金流入方面,半导体产业ETF最新资金净流出655.34万元。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098.66万元。
半导体产业ETF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从上市公司中,选取不超过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应用等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半导体核心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长川科技、华海清科、拓荆科技、南大光电、安集科技,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