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远景能源、四川东方电气等在海南儋州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集群,当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在内蒙古投建永磁电机产业基地,助力当地成为全球永磁技术创新策源地……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这样的产业转移逐渐突破了“东部输出研发、西部承接制造”的单一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的双向奔赴趋势。
近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在海口举行,这是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的第六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
在此之前,工信部已联合湖南、四川、内蒙古、江西、广西五省区,相继在长沙、成都、呼和浩特、南昌、南宁举办了相关活动。这场贯穿全年、覆盖多区域、多领域的产业协作活动,既是对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指导意见的重要实践,也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转移成为
新型工业化“关键落子”
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引导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序转移。
在随后的几年间,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地区的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举办的六场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核心任务,将产业转移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表示,推动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事关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事关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乐成在湖南、广西两场活动中均明确指出,推动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既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抓手。
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
实现双向奔赴
从今年举办的六场对接活动来看,产业转移并非简单的项目迁移,而呈现出特色产业与区域禀赋双向奔赴的特征,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转移趋势。
从行业维度来看,当前积极推进产业转移的行业与国家力推的重点产业高度契合,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
以海南为例,在近日进行的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上,集中签约了110个项目,既涵盖中国黄金、航天科技、中航材等央企合作项目,也包括海信集团、先声药业等上市公司及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协同”特征。其中,儋州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领域等方面,落地10个标志性项目;文昌依托产业和政策优势,围绕航天领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16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海南之所以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优选地,根源在于其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与优质的营商环境形成的“组合拳”,这为海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支撑。
因地制宜,是产业转移的基础前提。在四川,天然的钒、钛、锂、稀土等矿产资源,为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落地,提供了先天沃土,而当地富裕的风光能源,则为绿色低碳产业在此生根壮大提供了进一步支撑。
赛迪研究院西部城市研究中心分析师范晨琛表示,通过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可更好地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形成区域合力分工和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正在依托资源禀赋、政策引导、技术赋能等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产业承接体系,实现从“被动承接”向“主动转移”的转变。
在这方面,广西的转型非常突出。一方面,当地摒弃了先建厂房再招商的被动模式,通过园区机制打造了更适配企业需求的定制化承接载体。另一方面,广西凭借有效衔接东盟市场的优势,吸引了诸多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此落地。
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郭彦东表示,“北上广深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路径,为人工智能企业在广西发展打开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推动要素流通打破隐形壁垒
产业转移对于承接与转出地区带来的效应虽不同,但却可侧面推动全国整体产业结构优化。
对于承接地区而言,普遍面临从低端承接向高端突破的转变,比如江西省就通过不断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实现从农业大省向中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转型。
对于转出地区来说,效益同样显著,可通过产业转移,腾出土地、人才等要素空间,集中力量发展高端研发、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往更深层次来看,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工信部在多场产业转移活动中强调,各地通过完善产业转移协作机制、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消除要素流动的隐形壁垒,加速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服务市场的形成。
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认为,做好产业转移工作,要在“精准”和“有序”上下功夫,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同时,要着力推进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
业内人士分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产业转移不仅是生产力的空间重构,更是发展动能的全面升级,它将推动更多地区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