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整个“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规模稳定增长的背后,我国先进制造也在加速壮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目前我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反映出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实力和竞争力。今天起,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走进“灯塔工厂”》,看中国“制造强国”之路。
穿越机视角看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三一重能的韶山叶片工厂被评为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这座灯塔工厂,来看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如何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从“全球最大制造基地”向“最高效制造高地”转型。

总台央视记者杨紫薇:湖南韶山的叶片工厂,目前最长可以生产118米的叶片。一支百米级叶片,生产时间也从原来的平均40多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0个小时左右。一个风电机组主要是由叶片、轮毂、机舱和塔筒等构成。叶片作为其中主要的零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风机的发电性能和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其成本一般占机组总成本的20%到30%。

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副总经理彭海兵:这支118米的叶片,是陆上可商业投用的最长叶型,它的风轮直径有242米,重量达到了40多吨,它的额定功率是7.7兆瓦,相当于每一圈都可以发电7到8度。

彭海兵表示,作为亚洲最大的单体风电叶片生产车间,这里可容纳12套模具同时生产,每年可生产长度80米的陆上风电叶片约3000支。

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副总经理彭海兵:工厂全年都是满产的状态,我们以10月份为例,10月份8副模具的产能成型的是174支百米级叶片,入库是57套,发货达到了100套以上,全年的产能在这个月释放,接下来两个月也是非常大的交付周期。

在当前风机大型化趋势下,叶片的长度迅速突破百米。除了生产速度快,还要强度高、重量轻、生产偏差要小。材料、工艺的严苛,也对这家叶片工厂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提出更高要求。

三一重能智能化研究院工程师谢梦茹:数字元平台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工厂的一个“智慧大脑”,就相当于我们在电脑上建立了一个和实际车间一模一样的虚拟工厂,帮助我们把缺陷降低了20%左右,交付时间缩短了大概34%。

这座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的灯塔工厂,照亮的不只是车间生产线,也带动了全产业链协同升级。公司还通过供应链协同平台,将生产需求实时传递至供应商,实现精准供应与库存优化。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风机装机容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前7个月新增装机54吉瓦,预计全年新增约106吉瓦,“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110吉瓦。风机装备价格也较去年明显上涨。2025年前8个月,陆上风机(不含塔筒)招标价格较2024年上涨8%,海上风机价格上涨12%,推动风电装备产业盈利能力上升。专家表示,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先进的风电装备技术,将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全球风电产业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