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6日举行的“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等多位知名专家,就“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目标、条件和动力等多个话题展开论述。
吴晓求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十五五”时期,改革和开放仍是两大主线。
对此,吴晓求解释称,“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因此,必须重构资本市场的生态链。具体而言,一是要重构资产端,积极推动更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二要重构需求端,建议解除对大资金进入市场的约束;三是制度平台的改革。
对于开放,吴晓求认为“应推动当前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开放过渡”。其中,他提到,是否可以研究外国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到中国来上市,逐步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牛市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展望‘十五五’时期,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滕泰说。对此,他抛出几个问题:长期牛市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流动性环境支持?需要怎样的监管环境和社会认知环境?如何让“中国牛”跨越穿越“十五五”?“十五五”期间,中国资本市场在规模和发展质量上将呈现怎样的跨越?
谈及“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牛市的战略意义,滕泰从五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牛市有望成为提振消费的放大器;第二,长期牛市可以成为“十五五”期间民间投资的加速器;第三,科技牛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产业升级的连接器;第四,“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必将成为中国居民财富最重要的蓄水池;第五,“十五五”时期提升全民社会保障水平离不开资本市场牛市的支持。
对于“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牛市的基本面条件,滕泰认为,虽然很多成熟产业和夕阳产业面临着转型压力,但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增长正为长期牛市注入核心动力。
“科技牛市并不是‘脱实向虚’。”滕泰说,人工智能长期不仅带来几十万亿元的增长,而且还将重新改写各行各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切换的必然逻辑,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牛市的底层逻辑。
“今后五年,要想使股市走出长牛行情,除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需要不断提升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股市的资金要不断地增加。”贺强说。
基于此,贺强就如何才能进一步增加股市的资金提出几点建议,包括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扩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大机构投资股票的规模;应当考虑扩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股票投资规模;引导外资进入中国股市进行投资。